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03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6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27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292篇
社会学   24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81.
彝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除具有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特征外,还具有盲从性强、行为激化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彝族地区的群体性事件现状分析,揭示彝族地区群体性事件的根源除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外,还受彝族习惯法、家支文化、纠纷解决机制和民族关系的影响,提出充分发挥彝族家支和德古的作用,积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82.
《老子》中“道”的本义近乎对立统一规律,亦即宇宙的根本规律;而“德”是君主或国家领袖(“圣人”)与“道”相合的品格,其内容的诸方面可以用“无为”来概括。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德”的实质与毛泽东晚年所说的“设置对立面”有契合处。因此,毛泽东哲学思想与《老子》的历史智慧一脉相承,实际上是对《老子》“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983.
林喦 《理论界》2024,(1):8-11
高等院校在传统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之上,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探寻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新形势和在校学生成长新状态的功能型党支部建设路径,引领、促进和保障功能型党支部所依托载体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基层党建在创新领域实现“一融双高”。  相似文献   
984.
在《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实践中结合职业培养需求和学科特点,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传统中医药文化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采用课堂植入、教材渗透专题讨论课、开放实验、实验技能大比拼和线上专区等方式将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教学中,实现价值观的形成、学习专业知识和护理专业素养的有机融合,在润物无声中实现立德树人。实现教书与育人协调统一,对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形成严谨的职业素养和品德,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5.
两千年来,关于《老子》评论甚多,哲学家谈“玄”,政治家谈“无为”,军事家谈“柔”,道家谈“仙”,皆各取其一,不及其余。《老子》以自然主义观去研究人类社会,实为一本研究生命科学的奇书。书中贯穿着强烈的“贵生”思想。“贵生”就必须“遵道”、“无为”、“修德”;但“贵生”不是“贪生”,而是希望有个安静和谐的生态环境。由此,老子的“道”与道教的“道”,与孔孟儒家的“礼”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986.
本文对于中国古代德治、法治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考查与研究。以史为鉴,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行依法治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法制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987.
“故圣人有所游”,此句古今《庄》学家均不得其解。作者以为,此句是从上文形德之辨向下文天人之辨过渡的中介,必须抓住这样一个层次关系来加以阐述。游者,是说不为外形所束缚也,也就是说,能够超越于外在表象去看待问题。更进一步说,就是能够解脱于世俗之见,把握到一种本真的存在。也就是说,“游”是指的一种超越性。超越性的第一个层次有两项含义:一是残丑者自身的自尊自信,一个阶段的不幸不该成为终生不幸,人应该有从挫折中站起来的勇气,他的发展前景仍然应该是尽可能远大的。一是形全者之忘其为残丑者,亦即是不以残丑作为看待人的标准。这就是说,他人不应以伤残者一时的不幸来设置其日后向上的障碍。由忘形而上升到对于知、约、德、工的超脱,这是超越性的第二个层次。如果说第一个层次是就形之残丑者而言的,则第二个层次便是对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超越。如果说第一层超越性所形成的乃是浑才于德、浑德于无形的才德观;则第二层超越所向往的便是一种人类生存的本然状态。  相似文献   
988.
刘璇  王国超 《办公室业务》2023,(24):113-115
体育课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渠道。近几年,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课程思政开始在教育界盛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体育学科是思政教育的优秀载体,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首先提出了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中的必要性,并探寻了课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随后对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89.
桂晶 《办公室业务》2023,(24):62-64
文章分析了构建党建与思政协同工作机制的意义和现状,从研究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党建与思政协同工作的意义出发,提出二者协同水平较低的原因,总结出相关优化措施。以立德树人的目标为指引,创新构建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工作机制,才能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效果的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990.
教化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问题。教化概念所关注的是人之德性的成就,即自我德性的成就以及他人德性的成就,这两方面所对应的正是《大学》之"明明德"与"新民"。在孔子和孟子的教化思想中,二人都坚持为政者之德性的成就在教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孔孟认为成就民众之德性的关键不在于行政制度的安排,而在于为政者自身德性的表现。只有成就社会全体成员的德性,一个有德的理想社会才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