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62.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1932年,他与当时的教育学者对教育学的学术价值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本文探讨了此场论战的背景、过程并与美国教育史上的"教育大论战"作了对比.评析此场论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洞察把握傅斯年的教育思想,理解他对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态度.  相似文献   
63.
相异相关的往昔:史学的个性与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故可以知新,对于史学现状的反思,或可回到史学的基本层面去,从具体研究倾向或取向的形成发展过程入手进行考察,借以帮助我们认识目前史学的需要。很多基本的问题,前人已经思考过,且有较深的体悟。整理前人的思路,或也就展现出了新的可能性。本文题目看似甚大,不过并非系统  相似文献   
64.
1945年7月25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傅斯年等突提中国银行美金公债舞弊案,而庸之(孔祥熙)又不愿开诚见告,令人忧愤不置。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  相似文献   
65.
1919年初,在新文化运动所引发的新旧之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张东荪与傅斯年、胡适等在《时事新报》、《新潮》上展开了一场是否应该在输入新文化的同时破坏旧文化的论争。张东荪提出在全力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持"不骂不破坏"的态度;傅斯年与胡适则强调输入新文化的同时必须破坏传统文化。在论争中,他们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对方的主张,却因此更加强了"因相近而区分"的心态,并隐隐显现出分居上海与北京的两方对新文化运动正统的争夺。在某种程度上,日趋激烈的新旧之争也并非新与旧之间的文化竞争,反倒是基于不同西方思想资源的新与新之间的竞争,表现出新文化运动本身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66.
傅斯年以"书生何以报国"的爱国激情,忧心如焚地撰写了《东北史纲》第一卷,从历史事实上还击日本学者的"满蒙非中国领土"说,为李顿调查团的调查提供历史依据,具有政治和学术双重价值。但因为属于急就章,文中内容有易被人指摘之处,出于与日本学界争胜之念,郑鹤声和缪凤林等人对傅斯年的《东北史纲》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67.
陈元  邹威 《领导文萃》2006,(3):121-124
1948年1月底,平津形势趋紧。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穴清华大学校长雪,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同时,胡适还力劝辅仁大学校长陈垣,陈垣不走,胡适…  相似文献   
68.
五四时期傅斯年在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主张的基础上,对文学革命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他的见解更具理论性和说服力。胡适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阐述问题,而傅斯年更多地从不同时代文学现象的比较中来说明问题。在对封建文学的揭露批判上,傅斯年与文学革命发难者和一些响应者不同,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愤激怒骂之中,而是作具体的深入的分析论述。傅斯年有关文学教育作用的认识,是对陈独秀认为文学“除达意状物外”不能“加以他种作用”的观点的明显纠正。在向现实学习语言的问题上,傅斯年的见解,得到胡适的首肯,认为是对他(胡适)的主张的“最中肯的修正”。  相似文献   
69.
阐述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其大学的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分析了蔡元培、罗家伦、傅斯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教育理论和主张,论述了洪堡的大学理念对我国现当代教育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傅斯年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中的人性化倾向,教育面向生活的原则及教育独立发展原则,显示了对中国教育传统的现代性的探讨,对现在我们的教育改革有着很大的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