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最近,美国目际经济研究所的弗雷德·伯格斯滕(C.Fred Bergsten)撰文,对近十年美国经济和日本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回顾和对比,提出了一些关于重振美日经济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42.
在浮动汇率制下,影响一国货币币值长期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内储蓄率的高低、经济增长状况和出口规模状况等。笔者认为其决定因素是国内储蓄率的高低,并用“双缺口”模型进行了理论证明,用日元升值和墨西哥比索贬值的事实进行了经验分析。  相似文献   
43.
本文在卢卡斯 (Lucas)内生人力资本增长理论的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具有外生储蓄率的单部门内生人力资本增长模型 ,并对结论进行了讨论和检验 ,然后运用该模型对我国 1979年至 1998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不是高储蓄率和消费需求不足 ,而是人力资本不足 ,由于人力资本不足 ,我国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基础条件。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战略性措施是 ,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促进高储蓄向高投资的转化。  相似文献   
44.
本文运用中国199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和日本1955—2009年的年度相关数据,针对老龄化的储蓄效应进行了研究。经典的生命周期储蓄理论对动态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并不能提供很好的解释,老龄化的储蓄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该时期中国老年人口比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阶段性地提高了人们的储蓄动机和国民储蓄率。借鉴日本的经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人口、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中国未来的老龄化进程将会显著降低国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45.
国外研究表明,储蓄率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解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储蓄率、经济增长相关性的经典模型的基础上,设定实证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政策虚拟变量,利用中国1952—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以储蓄率体现的“人口红利”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储蓄率的增长一部分由其本身的滞后效应以及经济高增长来解释,另一部分由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的变化来解释,人口抚养系数下降成为中国储蓄率保持高位水平的根本原因之一,并通过投资机制作用于中国经济增长,由此证实了中国确实存在着以储蓄率体现的“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46.
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及随之而来的外汇占款、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企业与政府储蓄,以及国际投机性资本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导致了目前国内市场上资本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对商业银行、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造成深远影响,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在于决策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源头控制。  相似文献   
47.
金融海啸与中国经济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这次金融海啸的性质是整个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世界金融体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危机,有以下三个层次的原因:(1)19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世界货币体系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2)美国经济储蓄率过低,向全世界举债来支持高消费水平;(3)美联储一直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松弛的金融监管支持美国资本市场的繁荣。这就使美国经济,进而使世界金融体系中充满了虚拟财富的泡沫。局部泡沫的爆破,会触发整个体系的危机。 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深深地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在前20年中,中国有效利用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储蓄不足的特点,采取出口导向政策,用大量的出口需求弥补由粗放发展方式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实现了长时期的高速增长。然而,近年来出口导向政策未能及时作出调整,使外汇存底大量增加,而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和流动性泛滥使得中国金融体系中也出现了大量泡沫。 由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这场世界金融海啸主要在以下两方面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1)金融海啸的冲击促使中国金融体系中的泡沫破灭,虚拟资产的消失造成流通性短缺和某些企业资金链断裂;(2)国际市场购买力下降造成中国出口订单的减少,使企业倒闭和失业增加的危险增大。对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应对。在国际上,应与各国通力协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同时通过共同的努力,构建新的世界金融体系。在国内方面,虽然短期政策的着力点可以放在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上,但是根本解决之道还是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8.
短新闻一组     
《华人时刊》2012,(4):5
美国国会参院司法委员会移民小组委员会主席、纽约州联邦参议员舒默(Charles E.Schumer),本周再次提出一项延长中国人士商务及旅游签证效期  相似文献   
49.
多元视角下中美贸易失衡成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是两国近年来双边贸易争端的核心。造成两国贸易失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汇率、国际分工、整体经济失衡及FDI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影响两国贸易差额。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汇率水平、中国近年来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大量的FDI流入对中美贸易失衡都有影响。调整两国贸易差额需要多种手段,单纯依靠人民币升值很难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50.
杨宇焰  申思 《四川省情》2006,(12):34-35
我国国民储蓄率长期在40%以上,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攀升,据有关部门估计2005年达到47%。是什么原因导致储蓄率长期居高不下呢?政府、企业、居民在储蓄中的比例与关系是怎样演变的?我们针对近年四川省国民储蓄变化情况,从国民经济核算和资金流量表的角度做了以下分析。对国民储蓄概念的理解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费的部分。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储蓄为国民可支配收入与总消费之差。国民可支配收入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与来自国外的净经常转移之和,而总消费可分为住户(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若按部门划分,国民储蓄等于住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