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4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1198篇
理论方法论   143篇
综合类   1668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6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中国汉文化传统是由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共同构成的:其一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基础的殷商文化传统,其二是以周灭殷之后建立的分封制国家为基础的周文化传统。前者是以上下等级森严的政治关系为主体的权力文化,后者是以家庭人伦关系为主体的人文文化。周之后,殷商文化传统并没有完全灭亡,只将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人文文化作为中国汉文化统一的文化传统根本无法说明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儒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一是先秦从孔子、孟子到稷下学派的东夷儒学、山东儒学,其二是从董仲舒到韩愈再到二程(程颢、程颐)的中原儒学,其三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南方儒学。东夷儒学是独立知识分子阶层的儒学,是以独立知识分子的愿望改善社会政治关系的儒学;中原儒学实际是以维护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为目的的官僚知识分子的儒学,从文化传统的意义上来说,中原儒学实际是被斩首了的殷商文化的一种换头术,是以周文化为头颅的殷商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原儒家文化中被改造成了一种将政治专制与文化专制结合在一起的更加繁冗的政治权力文化;南方文化则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的整个上层社会的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则是南方儒学的主要特征,这为现代新儒学与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结合奠定了基础。本文还认为,当前河南人的问题实际是中国古代殷商文化趋于解体的表现,这给河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52.
五四时期,面对围绕儒家文化所引发的各种争论,梁漱溟以有责任讲明孔子学问之态度,对儒学宗教性问题和西化思潮做出回应。他重新阐释儒学性质,重新鉴定儒家文化的蕴涵与价值,并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路向中为儒学的复兴指出了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53.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54.
试论《太平经》的“解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除术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方术,在民间社会中十分流行.汉代典籍<太平经>对此多有载录.本文诠释了解除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太平经>中解除所指之对象大抵可分为四种性质--解除疾病,解除灾厄或愁苦,解除生人之承负或过错,解除重复之厄、断绝注连死亡等;结合汉代的有关考古材料,侧重论述了<太平经>中第四种含义之语境下解除术的施用情况.最后,鉴于解除术与建除学说具有密切联系,本文简要介绍了<太平经>所载建除学说的情况.  相似文献   
55.
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借鉴中西思想,吸纳了后现代存在论对天命的言说路径,以儒家典籍为根本,通过对孔子所讲的天、命、天命的考证,提出了孔子天命观由知而畏的天命感悟路径、由知天命到畏天命二重整体道说的天命所在以及由畏而知的天命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56.
儒学在两汉治国思想中的地位有较为明显的变迁。在取代秦朝法家思想和汉初黄老思想治国的过程中,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疑在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但是,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以儒术缘饰吏事,并非真正推崇儒学。到了东汉时期,儒家学说与政治思想相互适应,儒学逐渐从西汉时期政治的“缘饰”过渡到东汉的“以经义断事”,不断在政治话语中取得主导地位。儒学与政治思想的相互适应,在东汉时期获得了文化阶层最大程度上的认同。作为汉代文学代表的汉大赋,成为这一时期体现政治文化思想最为完备的载体,本文试图以京都赋中关于两汉国都选址的争论为切入点,来阐述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57.
台湾儒学的社会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儒学应该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来自本土的生态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运动,不是外来文化的移植,而是自我文化更新与改造运动,强烈地关怀现代社会的生存环境,努力地避开自身失调与外力冲击的困境,开显出台湾儒学的文化理想与实现之路.台湾儒学在社会关怀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不少外在的挑战,自身要具备强大自我实现的文化能量.文章提出了四个挑战方向,即以边陲对抗核心、以释放对抗虚假、以运动对抗宰制、以创新对抗怀旧等实践方法,以有效对治现实社会的大众化、庸俗化与功利化的文明走向.台湾儒学是一种动态的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教养运动,且落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具体的行动策略,不断地推陈出新,能因时制宜与随事变通,是立足于本土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58.
儒、释、道三家均有其各自的生育观及其指导下的生育实践活动.认真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不仅具有学术理论研究意义,也具有较强现实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尤其是对儒学的传统价值进行当代性阐释。在对儒学的多向度当代阐述中,主体性向度包括人能群的整体性、心即理的能动性、知与行的统一性、其身正的示范性等;价值论向度包括仁本思想的推陈出新、民本思想的不断深化、明德至善的不懈追求、重义轻利的有效调节等;民族精神向度包括生生不息与刚健有为的担纲意识、和平稳定与富强统一的安邦方略、以和为贵与和而不同的人际关系等;时代精神向度包括平均无贫的公正理念、存理灭欲的积极意义、关注人本的务实精神、继往开来的创新思路等。  相似文献   
60.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0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