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4篇 |
免费 | 104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74篇 |
人才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1198篇 |
理论方法论 | 143篇 |
综合类 | 1668篇 |
社会学 | 65篇 |
统计学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151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219篇 |
2010年 | 196篇 |
2009年 | 179篇 |
2008年 | 229篇 |
2007年 | 190篇 |
2006年 | 168篇 |
2005年 | 154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103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党延敏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1-22
义利观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问题,儒家学者在义利方面的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这一价值取向经过创造性的转化,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立有着许多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特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3.
冯梦龙的文学思想及其儒学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13(4):10-14
冯梦龙是一位致力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与批评的文学家。冯梦龙的尚俗主张主要是就文学体裁而言.冯梦龙的“情教”说,本源于儒家的学术思想.冯梦龙的文学直接承嗣了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的文学主张,并在俗文学领域中得到了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64.
章太炎晚年治国学由求真转向致用,强调国学的目的是修己治人。他从儒家经典中选出《孝经》、《大学》、《儒行》和《丧服》,称之为“四经”,以为它们乃六经之要旨,万流之汇归,国学之统宗,以此提倡儒家的孝道、礼制和伦理道德,试图改变世道民心。“国学之统宗”即使在国粹派中也并未得到认同,它在国学运动新倾向成为主流之后是国粹主义存在的一个极端,是最“国渣”的典型。我们回顾章太炎晚年的国学观念,对于认识近年国学复兴出现的国粹倾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65.
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宁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3):68-71
本文试图从文学史的视角考察汪曾祺小说的当代意义,从而进一步认识汪曾祺小说的文学史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66.
王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59-64
明代嘉隆以后 ,儒释道三教会通成为明末文化领域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此时西方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 ,并参与了这场文化交流。由于相属异质的东西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使得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天学精神在会通中国文化时 ,必须对中国文化进行选择 ,儒学伦理因其在中国文化中固有的本位特征而成为天学精神会通的首选。但传教士们却把对儒学伦理肤浅的会通当作两种文化交流的基础 ,当明末反教儒士否定了这种肤浅会通后 ,这种潜在的不利因素也就迅速地变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实在障碍。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儒学利义观发展脉络作简要梳理和评析,指出其主要特征:崇尚群体利益至上性,倡导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并进一步探讨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8.
伫立在金融街休闲广场前,我们不停地摁动着照像机的快门,也用感动和真诚记录着眼前的一切:这里有一尊由古钱币制作而成的形似"开元通宝"的巨型雕塑,它既是金融街的标志,又是财富的象征,而以这个上镜率高、极富灵感的永恒标志为起点,一个常新的故事将从这里继续讲下去,一条流金的街道将从这里通向神话世界的远方. 相似文献
69.
文章对儒家传统文化进行了审视,分析了其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各层面的主要代表观念的提出、发展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定位。讨论了各传统观念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利弊,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70.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水族先民总结了生产生活实践,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形成了自己民族的独特文明,水书,便是这种文明的象征。水书(水语叫做“泐虽”)是水族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它保存了大量的水族天文、历法、气象和宗教资料。它多用毛笔蘸墨或用竹片、木桠烧成炭写在较硬厚白绵纸上,书写时都是从上而下,从右到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