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83篇 |
免费 | 444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878篇 |
劳动科学 | 81篇 |
民族学 | 341篇 |
人才学 | 313篇 |
人口学 | 89篇 |
丛书文集 | 5318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756篇 |
综合类 | 7446篇 |
社会学 | 806篇 |
统计学 | 4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8篇 |
2023年 | 1182篇 |
2022年 | 523篇 |
2021年 | 508篇 |
2020年 | 412篇 |
2019年 | 289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99篇 |
2016年 | 262篇 |
2015年 | 459篇 |
2014年 | 903篇 |
2013年 | 715篇 |
2012年 | 774篇 |
2011年 | 909篇 |
2010年 | 838篇 |
2009年 | 969篇 |
2008年 | 1094篇 |
2007年 | 853篇 |
2006年 | 909篇 |
2005年 | 832篇 |
2004年 | 724篇 |
2003年 | 822篇 |
2002年 | 719篇 |
2001年 | 748篇 |
2000年 | 581篇 |
1999年 | 284篇 |
1998年 | 152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秘书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三中全会后秘书工作的全面恢复
1.1981年召开的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会议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性转折和全党全国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我国进入了全面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秘书工作也随之出现了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42.
秦小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4-32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理论的丰富完善,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创新探索。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需要关注其四个方面的特征:思维方法上的辩证性、理论品格上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上的人民性和系统基础上的法治性。要准确把握这一论述的鲜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认识,加强中国政治制度和施政能力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3.
城市停车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可以有效反映出城市治理水平的高低。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数据收集等方式,分析安徽省合肥市城市停车现状,阐述城市治理现代化为解决城市停车问题提供的重要指引,最后提出合肥市城市停车治理策略,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进合肥市城市停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提供“互联网+停车”服务等。 相似文献
44.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功能转型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运动的总特征。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成功需要有强有力的政党力量推动。中国共产党担当起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体现出党的历史任务和中国人民历史愿望的统一;体现出党实现最高纲领的历史条件与中华民族振兴图强的历史机遇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领导着重体现在通过对现代化的内涵、动力、性质、战略等一系列结构性内容的功能整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功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型具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45.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伴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理论也处于不断演变和发展之中。在中国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各个时期现代化战略的选择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现代化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6.
李忠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3-13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不仅是中国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而且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发展新阶段,提供了科学社会主义践行新路径,拓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空间;二是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中国推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效参考和有益借鉴;三是主张推动全球治理向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倡导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7.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50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有过多次大动作:第一次大动作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骨干项目156项,就西部来讲,仅陕西和甘肃这两个省差不多就有40个项目。第二次大动作是“三线”建设,差不多经历了三个“五年计划”,国家投入了2050亿元,其中有几年的投资几乎占了全国总投资的一半。第三次大动作是在70年代初,中央决定引进一批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重大成套项目47个,其中23个放在西部。第四次大动作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中部进行的三峡、小浪底、二滩等特大型水电项目,油田、油气田的开发,煤炭基地,南昆线、南疆线等铁路项目建设,还有通讯、航空方面建设。国家这四次大的举措,为西部开发奠定了一定物质技术基础,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这些地区市场潜力大、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为加快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市场和能源、原材料支持,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48.
档案的管理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现代的理念、科技,方便进行档案管理,强化工作的效用,更好地为人造福。 相似文献
49.
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以后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形势下,引进国外智力的必要性,他深刻地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对这个问题,我们认识不足,决心不大。 相似文献
5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有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