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62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79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567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藏汉地缘空间结构上的便通性、民族生理学意义上的亲缘以及汉藏语言系统的共性,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通过多元渠道,尤其是儒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将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儒家经典传播到藏族地区,不仅改变了藏族社会的风貌,也推动了汉藏文化的交融,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在一谈全球化,人们往往会马上想到西方文化的“入侵”,而多元化则成了抵御西方文化“入侵”的挡箭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多元化?怎样做到多元化?如何利用多元化去实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竞争力?文化多元化:美国的特征随着印刷术、航海技术、国际贸易、通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航海家、商人、军人、宗教人士和技术人  相似文献   
3.
论儒家文化对东北婚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不断地兴衰更替,在中原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却不断向东北地区传播与渗透。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却不断地为历代统治者所接纳,从而对东北的民俗不断地产生影响。就婚俗而言,从汉代《仪礼.士昏礼》的“六礼”传入东北,至晚清时期仍然保持着“六礼”形态,这是儒家礼仪文化自汉代以来在东北地区不断传播的结果。我们看到儒家文化生命力的同时,也看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东北婚姻民俗所呈现的多彩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Yeo证明了每个3-强连通竞赛图至少包含2个外弧3-泛圈顶点,本文证明了每个3-强连通竞赛图至少包含3个顶点v1,v2,v3,使得v1,v2的所有外弧是3-泛圈的,v3的所有外弧是4-泛圈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的讨论,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自我主义”、“大我优先”与“关系取向”这三种本土研究范式。但多数中国人可能既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也不是以“大我”为中心,同样也不是简单地以诸多的两者“关系”为取向的,而是在与众人的直接交往与间接相处的具体情境中,倾向于采取中庸之道的人际实践,以建立、维持、发展或改善自身在某群体或社会圈中的“人缘”状况。个体在某群体或社会圈中的良好“人缘”,是个体在该群体或社会圈中长期摄取更多资源的重要资本。这种以自身良好“人缘”为指向的中庸之道的人际实践可称之为“人缘取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大城市圈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居住功能日益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战后,日本的大城市圈是20世纪60年代后与社会经济日益高度发展同步协调开发建设起来的。目前,日本全国已开发建设起了东京、大阪和名古屋等一系列大城市圈。日本的大城市圈主要是以圈域结构为地域特征的社会综合活动的集合体,它有效地发挥出了城市设施主体布局合理化和循环经济体系化、内外联系有机化,而且实现行政管理圈、工业生产活动圈、流通集散营销圈、居民生活居住圈、文化娱乐活动圈等多结构并存,布局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目前,我国也正在开发“长三角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一系列大城市圈,因此,研究日本的大城市圈开发建设无疑对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都市圈”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的聚集点是要构见一个集自然规律与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其发展过程明显地受到儒家化的影响。孔子时开始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后经过董仲舒的发扬光大,到清代的公羊学派集其大成。  相似文献   
8.
董智勇 《老年人》2008,(2):53-53
这几天,“契约精神”这个名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是因为听了一次海归学者的演讲。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我说: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9.
《瞬息京华》有明显的“贬儒扬道”的思想倾向,作者林语堂通过对儒、道思维方法和人生态度等的对比,得出了道家总比儒家要胸襟开阔、思想开明的结论。但在具体表现上,他的这种思想具有复杂性和多层面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山东N村手套加工厂及其环境影响的调查发现,村落内生企业的关系嵌入与乡村社会分化的叠加效应,是大多数村民面对环境危害而保持沉默的乡村逻辑。乡村作为兼具乡土底色与经济理性的生活共同体,被企业污染建构为具有统合性的整体受害者圈。“同住一个村”的共同体意识形塑大部分村民的环境沉默行为与少数积极分子环境抗争的自我克制,而企业生产建构的获利者群体进一步分化了受害者圈层,村落“双重圈层”互嵌式关系格局阻隔村民通过集体行动制止企业污染的底层路径。农村内生污染企业的嵌入属性加深了村落社会分化、侵蚀了农村环境治理的社会基础,更提醒关注农村污染企业的社区嵌入与村民环境行为选择的复杂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