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49篇
  免费   92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管理学   2897篇
劳动科学   202篇
民族学   895篇
人才学   841篇
人口学   96篇
丛书文集   10070篇
理论方法论   1628篇
综合类   17753篇
社会学   2387篇
统计学   281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90篇
  2023年   679篇
  2022年   691篇
  2021年   789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663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597篇
  2015年   1044篇
  2014年   1946篇
  2013年   1738篇
  2012年   2094篇
  2011年   2394篇
  2010年   2130篇
  2009年   2366篇
  2008年   2827篇
  2007年   2209篇
  2006年   2027篇
  2005年   1872篇
  2004年   1858篇
  2003年   1847篇
  2002年   1671篇
  2001年   1340篇
  2000年   1005篇
  1999年   530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271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吕庆春 《中华魂》2004,(3):28-2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多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敲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突出。由于党员干部是国家的中坚,其言行举止对社会、对群众,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所以,部分党员干部道德滑坡现象尤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理论创新。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突出区域化和精准性,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今后一段时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是民族工作的关键,其中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的完善与实施是民族地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需要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为视角,深挖民族地区差别化经济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现实条件,论证民族地区差别化经济政策实施的法理基础,探索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公众参与、精准执行、监督检查等法治保障措施,推动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一道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认为要准确地把握法治的含义,必须正确处理法治与法律、法制,法治与专制、人治的相互关系,法治的基本内涵与标志是民主政治与法律权威;与专制相结合的法制不是法治,只是人治的形式之一。法治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但将“法律全都转化为道德”的社会不是法治社会。法治需要弘扬优良的法律文化传统,但在中国,没有法治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4.
南海九江方位地名景观刻录着九江人的归属意识。它诞生在鱼花专营的霸气和儒林之乡的雅气中,鼎盛于经历了省辖九江市(1926-1928年)和县辖九江市(1928-1936年)的历史荣耀之后。研究九江方位地名与居民归属意识的联系,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以下启示:首先,在地名这种知识秩序中,包含着人们的心理现实;其次,地名与人们的心理现实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再次,地名景观是活的化石,在其生命运动中,蕴藏着丰富的关于地域和居民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05.
论述道德之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道德与提高管理者素质和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6.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7,(4):171-175
20世纪50年代后,尽管有些学者主张道德标准,但其实际地位却与阶级标准和历史作用标准不可同日而语.<春秋>史观所倡导的道德标准,不仅仅在于善恶褒贬,而且蕴涵一种中国特有的历史意识、一种著史理念、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信念.因而,中国史学的道德标准具有了特殊功能,即对权势人物具有震慑作用;具有追罚和补偿功能,维护正义与公正;把中华民族塑造成一个善于记忆的民族;使得那些在现世中绝望的人们怀有最后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7.
慈善是中国传统女性较为本质的身份和角色,而正是经由慈善性这一行为路径,中国女性较好地完成了她们的身份和角色意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进程。在近代社会,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动,女性职业化趋势促进了女性意识的彰显。妇女通过各种义赈组织参与办理慈善救济,从而突破了家庭、世俗、伦理的种种局限和羁绊,最终得到了社会对其身份意识的普遍接受与认同。  相似文献   
108.
《西厢记》与《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扛鼎之作,被古今中外学者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这两部力作,不仅仅是突破了前人的才子佳人剧的创作,更是成功地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两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反叛精神的个性艺术形象。本文以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崔莹莹与杜丽娘,红娘与春香身上折射出的女性精神为研究出发点,解读两部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觉醒意识的异同,以此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蕴含的深意。  相似文献   
109.
阿格妮丝·赫勒对道德理论的思考主要是在现代性条件下进行的,这种思考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的相对主义状况。现代道德结构的变化、抽象道德规范与具体道德规范的共存与冲突展现了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引发了现代道德哲学的困境,赫勒的道德理论针对的就是道德相对主义的问题并试图基于现代性条件下道德状况的这种变化建立一种实践商谈伦理学。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切入点,在总结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精华及其衍生出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道德面貌的正反两方面变化;指出了加强传统道德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和批判地吸收中外文化精华,丰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构筑高尚道德情操及卓越人格形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