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70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638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老式电话     
尹全生 《领导文萃》2015,(5):129-131
民国初年,世道混乱。乱世出盗贼,二龙山就出了一帮偷鸡摸狗的蟊贼,头目叫黑三。一天,黑三的爪牙独眼鼠从县城踩点回来报告:县长的官邸有个宝贝,想要什么时对那宝贝说一声,所要的东西立马就到了面前!黑三根本不相信世上有这种"随心想"的宝贝,骂独眼鼠是人嘴里面放狗屁。独眼鼠却发誓赌咒,说自己昨晚潜入县长房内,躲在房梁上观察了半夜,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千真万确。黑三将信将疑,要独眼鼠带路,到县长官邸见识见识那宝贝。县长家眷尚未迁到,官邸只县长一人居住。入夜,黑三和独眼  相似文献   
92.
自中国2013年10月提出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后,美国智库专家对亚投行给予了高度关注。智库专家首先对美国政府关于亚投行的态度和政策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其次,智库专家从国际社会现有金融机构、金融秩序存在的不足、缺陷等方面分析了亚投行创立的必要性和吸引力。再次,智库专家对急需基础建设资金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对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和对国际秩序、格局构成的影响均进行了分析。最后,智库专家对亚投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挑战、风险等,以及如何建设好亚投行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3.
雅典远征西西里正误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西里远征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远征,远征失败后的雅典已经再无力量和斯巴达进行长期的战争,并最终失败.古今很多学者都认为雅典远征西西里是雅典民主所犯的最大的错误.通过对雅典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分析,可以看出雅典远征西西里不是没有获胜的希望,虽然面对诸多的困难,但是雅典几乎在远征中获得成功.远征失败并不是民主雅典公民大会所犯的错误,而是雅典对外政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4.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在处理机制上主要依据先刑后民原则,该原则是否应被看作一种法律原则来适用,其是否有法律依据,如何界定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以及对其存在的意义如何评价,是主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恒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道之体、道之静为"恒"、"恒先",道之用、道之动为"域"、"恒气".元气是自己生成、自己运动的.<恒先>重点讨论了域→有→性→音→言→名→事的系列,尤其是言名与政事、无事与有事的关系,肯定名的作用.本篇与战国末年至汉初文献如<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及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中有关道论的文章及有关审合形名的文章相接近,可会通.  相似文献   
96.
一、教育理论的本质是对教育实践的解释和概念构建。教育理论不能直接作用于实践,它必须通过一个中介,即主体来实现对实践的指导。二、理论性认识和经验性认识是两种不同形态和层次的认识范畴,理论性认识是关于教育“是什么”的认识,经验性认识是关于教育“是什么样”的认识。三、术语是教育理论研究的必要的工具,新思维需要新名词新术语。  相似文献   
97.
西方伦理学把责任和自由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强调责任从自由而来.而中国盛行所谓"先义后利",强调道义上的责任,至于责任从哪里来,是没有现实根据和理由的;西方伦理学认为,真正的责任首先体现为对自己的自由或自由的自己负责.而中国伦理学认为,责任首先应该指向群体,因为群体才是最真实的;西方人认为,作为道德主体,人应当毫不犹豫地承担自己行为的一切责任.而中国传统儒学认为,由于缺乏自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个体也就不能勇敢地去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98.
明代诗学"体制为先"观念之内涵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为先”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文学观念之一,历代均有广泛影响,而明代尤为重要,成为连接各种论争的一个焦点。其内涵大体包括四个方面:先体制后工拙,辨体不辨意,先守正后出奇,先体制后性情。本文认为,对“体制为先”观念与创作背景的考察,是理解明代诗学理论论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
本文认为先秦儒家的心性思想将"心"析为三义,而"性"的范畴具有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中介性质.先秦儒家心性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围绕着人的本质问题,孟子和荀子提出了迥异的性善论和性恶论,其症结有三一是"性"之定义的歧义;二是应以何者作为参照标准判定人性;三是圣人与凡人之"性"有无区别.围绕着如何实现或转化人之心性的问题,孟子以"尽心知性"论,荀子以心知"道"论作为答案.孟子言道德心以及内省自反,而荀子分疏了认知之心的感知与分析综合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0.
一般地 ,“吾丧我”被理解为《齐物论》的主旨 ,“吾”之境或与之相关的“物我”问题是文本中的最高问题。对“吾” ,《齐》文并没有任何直接的说明 ,只表明了“吾”的外在样态———“为是不用而寓诸庸”、“两行” ,此时这种外在样态的发出者“吾”显得很神秘。《齐》文存在“吾”和“我”两个空间 ,而以生存论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同样存在着两重境域 ,一是如上所说“我”的 ,一是在“我”之先的 ,而后者 ,是否就是“吾”呢 ?本文在回顾《齐物论》的主旨之后 ,给出了一种解读“吾”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