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5篇 |
免费 | 2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63篇 |
理论方法论 | 29篇 |
综合类 | 280篇 |
社会学 | 2篇 |
统计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世远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5):36-41
胡塞尔的现象学从纯粹意识出发,坚持“面向事实本身”的基本原则,通过悬置、本质还原、先验还原等一系列“现象学反思”过程,实现了对传统哲学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性颠覆。首先,通过悬置传统形而上学的各种预设,诉诸于直观明证性,打破了理性万能的神话以及对各种自然主义态度的迷信;其次,通过本质还原,诉诸于思维的自由想象力,克服传统的现成性思维和实体性思维,开辟出了一个无限可能的“可能世界”;其三,通过先验还原,最终完成对纯粹意识的深度挖掘,克服传统的二元论倾向,实现了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超越与哲学思维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2.
王咏诗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95-104
康德对范畴客观性的先验演绎最终完成于后演绎的“原理分析论”经验类比部分。经验第二类比关于因果性的证成有赖于主观时间秩序与客观时间秩序之间的有效区分。对客观性的传统解读有两种:客观实在性和主体间的普遍有效性。但传统解读没有成功处理“客观性”的二难,以至无法令康德对范畴运用规则及其界限的说明同时抵御认识论和道德哲学中普遍怀疑论的攻击。时间秩序客观性的新解,即以别种表象方式的可能性为前提的跨主体视角下的客观实在性,可以消解传统解读的二难。承认这样一种客观实在并不与康德哲学的批判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33.
本文探讨了19世纪先验主义思潮在美国民族文化独立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贡献。通过对这个时期的语文经验讨论和研究,作者认为美利坚民族利用先验主义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走向文化独立的步伐,从而使这个民族具有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识别特征。 相似文献
34.
"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之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微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4,41(4)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导言中曾经提出了“感性与知性的共同根”这一重要问题,但长期被忽视。实际上,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并非如康德所言“不为我们所知”,而是清楚明白地存在于我们心中,它就是先验想象力。先验想象力和生产性想象力、纯粹想象力是同一的,但与再生性想象力和先验统觉有显著区别,因为先验想象力是纯粹的自发性,不仅是感性接受性的自发性的根,而且是知性自发性的根,它在康德知识论中,甚至在他的整个哲学中都具有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35.
“交互主体性(他人问题)”问题是晚期胡塞尔哲学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之一.胡塞尔所要探讨的他人不是作为绝对的他人,而是作为他我的他人.问题是胡塞尔为什么不直接把绝对他人看作问题去讨论,而把他人转换成他我并依此构建交互主体性理论.如此,我们还能不能说这一理论遵循了现象学所倡导的面向事实本身这一原则,并因此成为一门关于他人的现象学?或者这种转换的结果是真正堵塞了通向绝对他人的路途?惟有从胡塞尔内在思想出发,才会真正理解交互主体性理论的意义与限界所在. 相似文献
36.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语言分析哲学与解释学的交流与对话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罗蒂和阿佩尔基于不同的哲学传统,都对此作出了努力.罗蒂通过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批判,提出了消解权威、强调对话的后哲学文化.哲学、科学等学科都成了后哲学文化中的平等成员.哲学没有了昔日的光环而成为众多对话者中的普通一员.阿佩尔则基于对康德哲学的改造而把先验哲学、语言分析哲学、实用主义、解释学等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先验语用学,完成了"语言学转向",使之成为第一哲学在当代的第三范式. 相似文献
37.
李晓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1-77
作为现象学美学发展的顶峰,杜夫海纳的美学经历了从现象学到存在论的转向。这一转向体现在艺术的审美经验分析,即重建艺术与真理的关联;体现在自然的审美经验分析,即认为自然与人的统一并非源于审美的虚幻性,而是有其存在论的深层依据。杜夫海纳上述思想不仅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而且对于哲学甚至伦理学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8.
高小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13
以儒家之天道与人道合一的思想看来,康德先验辩证论中的第三个二律背反之"先验自由"与第四个二律背反之"一个理知的无条件的必然存在者",两者合起来正是指向儒家所谓天、天道或天理,而康德所谓先验自由为实践自由奠基,亦是想表明人道源于天道,以及由此而进一步人道与天道为一。康德沿袭西方神人之际亦即天人之别的一贯之旨,以至于天道不能同人道贯通,人之性不能充尽圆满地体现神之性或天之性,因而在人性本善的问题上模棱两可,不能也不敢充分肯定人之善良意志就是人之本有的良知良能。即使肯定人之实践理性的意志自由,也要由理论理性所设定的先验自由来奠基。这恰是康德也是整个西方理性的最大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39.
随机效应的引入为面板数据建模中样本相关和异方差问题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过多的随机效应不仅会极大地增加模型复杂度,而且给固定效应系数的估计带来偏差.文章在考虑到随机效应具有整体性基础上,以横截面个体为单位,对其进行整体压缩.通过对固定和随机效应分别引入不同形式的条件Laplace先验,构造了一种与Group Lasso-Lasso惩罚相等价的贝叶斯双惩罚分位回归估计方法.通过设计切片Gibbs抽样算法,快速有效地解决了模型参数估计问题.计算机模拟显示,该方法不仅能对固定和随机效应参数进行精确估计,而且能对模型中真实包含的固定和随机效应进行自动选择. 相似文献
40.
康德先验美学中的纯粹美与依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粹美与依存美是康德美学中的一对矛盾,这是不争的事实,纯粹美与依存美有互相区别对立的一面,也有互相联系的一面,二者能共存于同一对象并且存在着共同的规定根据。本文在康德先验哲学的整体框架之下,从先验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阐释了纯粹美的存在形态,探讨了纯粹美与依存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