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截搭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光摩 《学术研究》2006,(4):130-134
截搭题是指割截经文而成的八股文题目,是明清科举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截搭题的命题形式在北宋时已经萌芽,宋代出现的春秋合题也与截搭题的产生有一定关系。在正规的考试中,截搭题的题目必须在经文中相邻的句子或章节之间截取。截搭题可分小题和大题,小题注重技法,讲究提挽钩渡,境界逼仄,纤巧伤道,大题则必须正面发挥圣贤思想,不屑于技巧上逞能。截搭题的一些技法对后来的古文写作产生过一定影响,像诗钟这类文体也是从截搭题中生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22.
八股文可以分为大题和小题两类。仅从题目本身不能判断一篇八股文是大题抑或小题。一般而言,乡会试所考的是大题;而小题则有两种:一为童生所考的题目,一为八股名家出于技痒而为。名家的小题八股文可与小品相媲美。  相似文献   
23.
“清真雅正”是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清真”主要针对理而言,“雅正”针对辞而言。此标准机械而灵活,且具有相当的黜落功能。这一标准有关文风,但它的确立非全因文体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而定。它是清初统治者鉴于明末制艺流弊,为配合文化政策的实施而提出的,反映了官方的人才价值取向。这一标准到乾隆时被确定下来,并为满清后来各王朝沿袭并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4.
八股文作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法定文体,在其运行的几百年间,为统治阶级笼络人才,巩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陈旧、刻板的弊端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日渐暴露。在清代就有过三次废除八股文的科举制改革,这几次改革对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清代著名教育家路德的八股文批评理论体现了清代陕西书院教育的特色,与清代学术思想、士人培养和八股文风等有着密切联系。他主张融和汉学和宋学,在教学中注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强调书院教育对于科举取士的培养作用。路德指出性情涵融是八股文章走向经世致用的根本,从而强调学习写作之中主体心性的涵养工夫;在八股文体上,维护清代清真雅正的衡文规范,又重视时文风格的与时俱进,并指出以读书研理为本,下笔行文才能写出高品质的八股文。  相似文献   
26.
八股文的解释学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统治者倡导八股取士,要求士人以八股文“代圣贤立言”,这种复活儒家经典“原意”的意愿,其本身就是一种虚幻的论题。从解释学的角度言,由于历史时空的制约和个人经验的不可取代,代言主体、代言中介和代言对象之间决不可能相互印合,且不说“八股文发明经典原意说”带有很大程度的假设性,即使是“八股文不背经典原意说”也不能自圆其说。这样,代位思考所产生的困境,又导致“代圣贤立言”的八股文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27.
理学是八股文的主旨要求,也是众多小说作者的文化取向.小说作者在借鉴八股笔法进行创作时,儒家理学尽显其中,这使得明清小说在许多场合下与八股文一样,成为阐释儒理的一种文体.八股文的理学主旨在明清两朝发生了变化,由正统浑厚变得积重难返,小说作者的理学意识和作品的理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尊儒重道走向儒理叛逆.  相似文献   
28.
明清小说作者对八股文十分熟悉,甚至形成了八股的惯性思维,当他们从八股文领域转移到小说领域时,八股笔法和惯性思维也随之融入了小说创作。就整体结构而言,明清小说的主旨生发、主线安排、行文结构、布局模式均受到八股文的影响,这使小说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  相似文献   
29.
30.
正金人刘祁认为:"文章各有体,本不可相犯欺。……如散文不宜用诗家语,诗句不宜用散文言,律赋不宜犯散文言,散文不宜犯律赋语,皆判然各异。如杂用之,非惟失体,且梗目难通。"①明人李东阳也指出:"言之成章为文,文之成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