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78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326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社科纵横》2015,(10):154-15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源自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把学术"溶剂"灌注到政治性、思想性之中,要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重读经典、正本清源;历史寻绎,思想寻根;立足总体性,培育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现代性的发展,带来了公共性问题的凸显。在西方,研究公共生活理论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阿伦特、哈贝马斯和桑内特。三人对公共性的理解各有差别:阿伦特眼中的公共性与"积极生活"紧密相连;哈贝马斯强调公共性的批判性;桑内特推崇现代公共性的非人格化。三人对公共性尽管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但我们仍需注意中西之间的差异,以便更加恰当地引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5.
设计其本质即是一种价值判断主导的形态转化过程。在这个创造力实践中,人的内在伦理意向在设计中被物化,并呈现于功能意义的产品。信息设计范畴的“公共性”其实是设计在人的“生理尺度”、“心理尺度”之外的一种道德“律”,也正是这个道德“律”的存在,信息设计才能成为负载社会价值的实践。客观上达成信息设计伦理意向的“应然”,有两条实际进路:一是“自律”之外的行为限定,二是“他律”之外的责任反思。无论是“自律”还是“他律”,最终指向都是“人”。在这里“人”是社会意义的符合体,并与真实世界的生活境域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06.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价值维度与理想诉求,其实质是别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即对当下“世界主义”视野中的人类生活文化,印“文化间性”进行的普遍理性反思和整体智性批判.人性是文化全球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性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明晰价值的限度及其实践化解路径,有可能消除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论迷茫与现实困惑.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是全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成,而不仅仅是全球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教唆.  相似文献   
107.
卢梭虽然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提出了公意概念,但是资产阶级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公意,而是对公意的歪曲。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使得公意真正具有了人民性和真实性。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是对公意的落实和适时改造。但是,我们也不能回避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苏童的小说文本出发,梳理出文本中的一系列知识分子形象,对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征进行解读,并从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下产生的边缘化心态和新时期自我公共特性缺失的角度来分析导致文本中知识分子性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青年人才被赋予重建乡村振兴主体性的路径期待。以往研究仅关注青年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工具性方案和策略性逻辑,忽视了作为人才支撑的青年主体如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隐机制和深层逻辑。本文围绕青年人才主体有效与乡村振兴治理有效,建构了一个青年人才嵌入性和公共性与乡村振兴绩效的关联分析框架。运用“嵌入性—公共性”的分析框架,通过对闽南创业青年、浙东青年乡贤以及西南职业林农典型案例的分析发现,嵌入性掣动治理能力、公共性制约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叠加影响青年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绩效。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青年人才因治理能力及意愿张力呈现出不同类型主体失效和振兴绩效耗散,共同根源在于嵌入性与公共性的失衡。为此,异质青年人才在借道嵌入性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时,通过机制化搭乘进行公共性调适,在形塑主体有效的基础上,经由组织化运作将主体有效转化为治理有效,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0.
社区具有良好的韧性意味着在危机状态下能够开展社区行动以维护社区秩序与稳定,而社区行动在既定物质客观条件下的顺利开展依赖于社区居民具有良好的行动意愿与行动能力,社区自组织所发挥的功能对于社区居民行动意愿的提升及行动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上述逻辑,社区自组织以其高度的匹配性和契合性,成为提升社区韧性的有力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