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0篇
劳动科学   9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07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存在的过渡性和时代局限性日益凸显,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也越来越大。从公司设立规则,一人公司的取舍与规范,控制股东的规制,独立董事制度以及建立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公司法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中国公司法律制度的成熟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2.
公司法的全球化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公司法律和制度的趋同。公司法的趋同是一个持续贯穿公司法发展历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互相借鉴和移植公司形式以及公司法律。虽然这种趋同主要是受效率的驱动,但是追随潮流、认识的局限性以及利益寻租也会导致这种趋同出现无效率。各国公司法趋同的同时也存在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有时也是有效率的。对于我国而言,借鉴他国公司法是必要的,但需找到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和规则。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在回顾我国公司法立法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公司法与其他众多的公司、企业法规的相互适用关系,特别是从比较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股份有限公司机关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公司法的内容和特.戈,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法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在本土化诚信义务约束之下的实际控制人制度,有利于约束不当追求企业自身控制权的消极行为,缓和股东内部利益冲突,填补公司治理漏洞。一是导入整体实际控制人的概念,为建立起统一、完善的实际控制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规制体系奠定基础。二是根据权责一致原则,对实际控制人的义务内容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建议采用引致条款与特别条款相结合的立法技术对实际控制人的法律责任进行规制,避免法律规则的叠床架屋和重复紊乱。三是通过设置强制信息披露和公示登记制度的条款,强化对实际控制人的全面监督解决和受害人的举证难题。四是适度扩张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适用范围,为持续遭受实际控制人压制的受害股东提供终局性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05.
我国股东知情权立法之完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惠萍 《理论界》2010,(10):69-71
新《公司法》突破了传统的公司法理论,在公司自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进。但在股东知情权的保护上,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就股东知情权制度的不足与完善进行分析思考,为完善我国的股东知情权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6.
公司少数派股东的保护实际上是如何对待滥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的问题,而“表决权行使的内在限制”即在某些情况下否认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的法律效果的制度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防止这种滥用。文章具体论述了滥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判断标准和“表决权行使的内在限制”的制度针对滥用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的几种特殊的诉讼,并提出了有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决议的无效及可撤销等瑕疵情形,以及就该瑕疵得提起形成之诉与确认之诉,对相关权利进行救济。但是,该条规定不完整,缺乏实际操作性。从公司决议的瑕疵入手,进而具体分析决议可撤销之诉、无效确认之诉及决议不存之诉中的当事人、期间、管辖、效力以及滥诉的预防等具体制度,以期真正实现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的立法目的与精神。  相似文献   
108.
法学研究往往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尽管经济实践中公司承包早已大量发生,但对于公司承包合同的效力至今尚无定论。目前对此问题的观点可分为有效说、无效说和区别说。有效说和无效说都各有利弊。只有区别公司承包的不同形式,才能科学地分别探讨其合同效力。对于以公司作为发包人的承包合同,只要承包后没有破坏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应承认其合同有效,反之则无效;对于以股东作为发包人的股权承包合同,因其违反了公司法所确立的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应当认定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109.
公司的社会责任是公司法上的一般条款,属于法内漏洞;公司捐赠虽可归属于社会责任的范畴,但这种社会责任并不是法律责任,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公司是否为公益目的实施捐赠、捐赠的对象为何以及捐赠的数额多寡,都属于公司的内部事务,任何人无权干涉。判断公司的捐赠行为是否越权,应以公司的章程规定或股东大会的决议作为标准。董事会所作出的捐赠决定若超越公司章程所规定的权限,给股东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失,就应当引入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和股东直接诉讼制度作为对股东的救济。  相似文献   
110.
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中国《公司法》对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一直有所欠缺。对大股东与小股东的概念进行界定,概括中国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借鉴国外公司法的有益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