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4篇
  免费   44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管理学   1934篇
劳动科学   140篇
民族学   188篇
人才学   388篇
人口学   44篇
丛书文集   4865篇
理论方法论   836篇
综合类   9408篇
社会学   1049篇
统计学   223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460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369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350篇
  2015年   583篇
  2014年   1178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058篇
  2011年   1267篇
  2010年   1179篇
  2009年   1315篇
  2008年   1643篇
  2007年   1135篇
  2006年   953篇
  2005年   899篇
  2004年   732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693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论行政主体     
随着中国行政法学的不断发展,学界开始对现有的行政主体范式提出质疑、批判乃至重构,行政主体成为行政法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建构行政主体应当建立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权以及国家和社会合理分权的基础之上.行政主体所发挥的功能应是分权制约,而不是判定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确立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作为行政权力、义务、责任的归属主体,只有能够独立承担公务行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国家(中央)、地方(包括省、市、县等)以及社会公法人才是行政主体,而具体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均不属于行政主体.  相似文献   
962.
王琳  高洪成 《理论界》2012,(11):177-178
充分有效的公众参与是克服政府内部评估模式缺陷的重要途径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公众参与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在当前的评估实践中得到完全落实,公众参与尚局限于浅层的"有限参与"阶段。基于近几年保定市效能建设及社会评议工作的实践调研,在总结归纳公众参与阻碍因素的基础上,从制度和技术的层面提出了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现路径,以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3.
马克思哲学因坚持"自在自然"存在的客观性、第一性,而与一切哲学唯物主义相联系(同时也与一切唯心主义相区别),这是马克思哲学不可动摇的唯物主义前提;马克思哲学因发展出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化自然"概念而超越旧唯物主义,从而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马克思哲学因提出并阐述了"历史自然"的概念,而超越了近代人类中心论和整个资产阶级的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因此具有重要的当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964.
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是主体对活动的能动性作用过程 ,是能力和倾向的统一。本文对主体参与的要义、逻辑起点及其境界进行了探讨 ,认为主体参与是现代教育的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学要发挥其发展学生的功能 ,就必须借助主体参与这一有效机制。学生对活动的强烈兴趣是主体参与的前提 ,学生对交往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环境。发展性教学所提倡的就是主体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活动与交往是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主体参与实现学生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转化 ,自由意味着权利与责任 ,是主体参与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965.
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应当在建构中国学术传统和实质性地推进中国学术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它应最大化地支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方向,亦应在学术生产和学术传统的建构方面不遗余力。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在一定意义上丧失了其作为研究者个人学术研究的知识参照作用和引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实质性作用,其根本问题在于整个学术界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术论文以及刊载这些论文的学术刊物所具有的知识意义。因此,中国学术刊物应建构和加强明确的学术自主性和学术责任感,能够在学术刊物和学术发展之间明确定位,以期推动中国未来学术传统和学术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66.
唯利论是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认为每个人都自私自利、好利恶害。韩非政治法律思想的展开是一个历史的辩证过程,他认为随着时代由“上古”到“当今”的转变,“人民众而财货寡”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唯利”的本性恶变为“为恶”的现实。于是韩非顺理成章地得出其政治法律思想的结论:要统驭这一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必须法、术、势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967.
实践的自由是审美的根本——与杨春时同志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它作了科学的规定,绝不是什么乌托邦,倒是以“主体间性”为根基的后实践美学的精神个体的超越性才是乌托邦。实践不仅是社会本体论的本体,而且是审美、美、艺术的本体。当社会实践达到一定的创造的自由程度时,自然的人化和人的人化使得人类超越实用关系、认知关系、伦理关系而生成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审美关系显现在对象之上就是美,显现在人的身上就是美感,艺术则是审美关系的集中表现形式。离开了科学的实践观就无法揭示审美的根本,从离开实践的主体间性来解释审美就只能远离真理。  相似文献   
968.
主体性曾是当代中国哲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往对主体性的探讨所存在的一个重大缺失在于缺乏对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自觉区分。在哲学史上,康德最早对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界线以及价值主体的优先性进行了深刻的阐明。这一思想理路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的历史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思想,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坚持这种区分,把认知主体和价值主体视为主体性在性质上有着重大不同的两个维度,我们将可以在扬弃主体性狭隘的认识论内涵的同时,维护其丰富的价值论内涵;可以在拆解以认知主体为核心的主体形而上学立场的同时,为价值主体的存在合法性提供有力的辩护。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原则在新的基础上深化了康德关于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划界和价值主体优先的思想,把人理解为自由、目的和责任主体。这是马克思主体性思想中最为精髓和最富当代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969.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现实关怀、实践来源与人民大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其真正意义上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具备大众化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理论自身与人民大众的结合."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大众化的产物,又须走向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立足于大众的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70.
为什么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已不再是“补充”,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认为 :这既是依据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实作出的正确判断 ,也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需要 ,从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看 ,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