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0篇
管理学   830篇
劳动科学   41篇
民族学   213篇
人才学   75篇
人口学   135篇
丛书文集   2454篇
理论方法论   527篇
综合类   4107篇
社会学   435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26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723篇
  2008年   765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基层企业统计工作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计意识不强,基础工作不规范,统计法制观念淡漠。 一些企业的法人统计意识薄弱,对《统计法》和《统计管理条例》,特别是对工业基层统计方法制度和指标内容知之甚少,没有将按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作为企业和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私营企业建厂时就没有按照法律建立正常的企业财务核算制度,没有依法设置会计帐簿和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业财务核算统计不健全。  相似文献   
12.
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 ,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于公民的塑造 ,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农村民主制度建设的主体 ,在实践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村民自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很多 ,本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 ,在成本—收益理论的框架下 ,从政府、村民、村民自治制度三个不同的层面出发 ,揭示出了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必然性的经济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洪瑞丰 《社区》2002,(21):31-32
一、区分管理层次,明确市、区、街工作重点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划清市与区两级政府的职能界限,理顺条块管理体制,使市政府的管理重点放在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监督检查和引导、调控等宏观层面上。城区政府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直接管理上,将城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是民主法治,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公民参与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还是监督权力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保障,以及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都属于历史范畴,由于二者在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和目标取向上的不同,二者是不可相互涵括和相互替代的。但是,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公民教育包含着不可或缺的公民道德教育层面,而且现代社会完整的道德教育又为公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公民教育不能归结为公民道德教育,或者以道德教育的方式来实施。但是,相对独立、专门化的公民教育仍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对此,我国大德育的概念和传统显示了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的代表作<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进行文本解读发现:该著所反映出的严复能力观对当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严复认为中西方的关键性差别在于能力,而隐含其中的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差距."-3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有必要吸收严复能力观中的思想精髓,以国家能力建构为着力点,以公民启蒙为社会基石,以突显公正为其内在灵魂.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而言,努力实现国家能力与公民自由问的平衡是达致善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人大代表对公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政治与公民意识关联互动,在这种互动中,精英分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人大代表理应是民主政治的精英分子,他们的意识和行为对公民意识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强化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公民监督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日益凸显;公民监督非惟是公民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尤其在扩大民主政治、巩固政治稳定和提升人的主体性等维度上扮演了重要作用,显著地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程度的跃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公民法律素质含义,论述了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对加强法制建设的意义,结合我国法制建设经验,并借 鉴国外成功的做法,指出当前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应当着重从四个方面着手:①做好“四五”普法工作;②充分利用媒体; ③改革立法程序,提高公民立法参与度;④举行法律仪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