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405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606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弗兰克尔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之后创造了第三种心理学治疗学派。他主张人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并提出了意义疗法。本文借鉴其主要观点 ,应用于大学学习辅导 ,提出学习辅导要帮助学生树立有意义的学习观 ,并就如何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宋银桂 《船山学刊》2004,(4):191-194,137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起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深层的原因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颇多契合,这种契合不仅导致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美学与马克思学说的总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浪漫美学所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整存在的核心命题是马克思学说发生的原初动力,亦即马克思学说诸组成部分的统一出发点。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完整存在是日益丰富展开的马克思学说的本体论根据,马克思把浪漫美学以人为本的整体性原则与黑格尔辩证发展的有机整体观融合起来后,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把浪漫主义泛美学化的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命题历史地改造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4.
如何继承“孝道”使之有益于当中国的老龄问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大课题。原政协主席李瑞环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国际第二届儒学大会上,非常明确的提出:“儒学博大精深……构成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批判是生存实践活动的自我批判,因而是超越认识论的存在论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并不是诉诸于抽象的人本主义应然逻辑,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现代性问题并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而是人类生存实践活动的产物。所以,扬弃现实异化的可能性及途径是社会生活本身给出的课题,不是站在历史之外所能设定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党的学说,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成功地解决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创立和建设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形成了县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建党学说。这就是首先从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在组织和作风上进行建设,而最重要的环节是思想建设。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特点,对于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端正党风和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相对而言,儒家学说虽不如道家和释家哲学那样超脱于俗尘之上,但同样重视超越的人生价值。在《论语·雍也》中所记载着孔子的名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尔,贤哉回也!”就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的一种“极高明而中庸”的生命境界。以上引自张映辉发表在《北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口才的三个阶段:学说、愿说;常说、会说;能讲、善教。  相似文献   
19.
剩余价值学说与“历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存在双重逻辑:马克思创建剩余价值学说的历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它既是灵活运用“历史科学”的表率,亦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而使之成为“一门历史的科学”的必然结果。从研究内容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眷注“异化劳动”这一剩余价值的结果表现到探析剩余价值的产生之源,再到揭示资产阶级剩余价值必然灭亡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的研究,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科学。从研究领域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哲学审视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旨归,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从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创造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革新,从揭示剩余价值一般规律到揭露“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的剥削本质,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科学。从研究思路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从历史经验逻辑、思想理论逻辑、主题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高度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论科学。  相似文献   
20.
孔见 《中华魂》2014,(9):62-62
正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一生信奉周礼,连做梦也常常梦见周公,所以他以克己复礼为己任,梦想通过仕途实现这个理想。他当过权贵的家臣,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几经周折之后,才得以在鲁国任司寇,并一度代理相事。地位显赫了,但他的一套主张并没有被人接受。他作为私学的开创者,只好率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求官谋职,宣传他的主张。13年间颠沛流离,远至楚国。其间,"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真可谓"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而那些醉心于夺地争霸的君王们并没有接受他。当他的从政行道希望化为泡影后,回到鲁国继续授徒,并笔削春秋,修诗编书,传播自己的学说和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