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人与自然关系的再认识可以集中表述如下:认识人一自然关系应跟踪演替一进化的路径,即: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彼此互补、作用与反作用,紧密相关的,但不幸的是,人类非理性行为与活动,导致了负面影响,使地球环境严重破坏和恶化。不过,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升华,高科技创新发明,最终才有今天灿烂辉煌的现代人类社会。与此相互对照,人类非理性活动的负面影响,只能算是不自觉的过错而已。事实上现在称为“新中世”的人类,确实拥有各方面的能力与智慧。既能改变人为破坏的负面影响,还能实施生态建设,减少环境破坏的损失,重建废墟为城镇,改变沙漠为绿洲。人类辉煌业绩,不可低估。不过,从整体综合而言,当前紧迫的焦点问题,应是大力实施生态经济管理与积极建设和谐协同的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通过田野研究,对甘肃临潭县多元宗教文化共存现象进行了特征和原因分析,发现在长期的历史互动中,不同宗教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均衡关系机制.从社会空间视角去审视这种关系机制的形成,发现共同的生活地域、信众类似或互补的生计方式、历史记忆形成的边界以及共同认可的地方准则构成了层级式的社会空间特征.社会空间视角对解释小地域多宗教文化共存的关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因仅假设非完全行为中只存在单一瑕疵效力事由,所以通常所谓无效、可撤销和效力待定的效力类型的划分具有局限性,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行为却可能发生多重效力事由共存的情况,本文对此时法律行为的效力进行了探讨,为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4.
由数字图书馆特点议传统图书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现代数字图书馆的一些特点 ,并讨论了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共存互补以及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影响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5.
孟子"性善论"对人性所作的善的判定是一种"价值事实"认定,其理论是一种未区分价值与事实、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特殊类型的价值理论,或者说是一种价值范导性质的事实存在理论。这可以从"性善论"所明确指出的"诚者天之道"这一本体论判断、所认定的"人的心中天然存在着善的要求"这种价值实质、所隐含的"思善为善"是人的价值职责等方面得到证明。孟子之所以认为人心的四个维度是善的,是因为他洞见到了人是家庭、邻里、国家、天下等各种共同体中的社会共存者这一深刻事实,体悟到了社会共存这一基本价值对于人们行为的本质要求,包括在恻隐之心维度上人际相互关爱、在羞恶之心维度上对人们共存情感的理性引导、在辞让之心维度上人们的交往和谐、在是非之心维度上人们社会合作的理性判断等。在人性善的实现路径方面,孟子的"性善论"的确强调从个体修身出发进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时也包含着反向的即从后三个方面看个体修身的价值视野。孟子性善论的价值意蕴,在根本方法论、人学价值取向、安身立命归依、社会秩序建构、目标实现之用等方面,对于社会治理特别是建构理想的社会共同体、激发全体社会成员主动向善的巨大潜能、自觉实现道德成长和共同福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26.
《重庆社会科学》2010,(9):123-125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对方言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也威胁着方言的生存空间。面对此种情形,方言如何生存、发展,如何与普通话共生共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7.
林森的建国理念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内核,并随时局变化而丰富发展。他一生坚持和平奋斗中谋求自存共存,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主权,同时主张承担建设世界大同的责任。在实践中,他积极倡导推行地方自治建设,以实现法治民权;强调经济建设的急迫性,以解决民生问题。尤为可贵的是,他已敏锐地看出,科学和教育是建设国家的基础,故极重视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并以身作则支持科学和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28.
商标共存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我国大陆商标法没有明文规定。本文在对商标共存产生的原因以及商标共存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规制的方法,认为法律可以通过赋予相关利害关系人充分的请求权,来预防和制约混淆、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  相似文献   
129.
面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变化,呼吁建立活性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机制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现多元服饰文化共存,保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和云南旅游大省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0.
电视文化审美中雅俗共赏与分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是业界关于电视文化审美的两种观点,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和电视本质特征。为了充分体现电视文化的审美功能和社会作用,雅和俗应该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