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当今世界的不安定,或多或少都与宗教有关,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多起国际冲突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2.
全球一体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全球一体化中文化发展趋势是最具争议性的课题,文明趋同论和文明冲突论等各种学说、观点粉墨登场。然而,从文化自身的特性和客观环境来看,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中人类各文明间将互相包客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63.
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大量的症状共存现象,这可能导致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产生叠加或倍增效应,并促使大学生的痛苦体验泛化和深化,进而演变成为心理危机.为预防和化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在全面心理健康普查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关口前置,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重点对象进行预约式跟踪咨询;创新咨询方式,提高多症状心理问题的咨询效果;围绕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化解制订综合性的教育和疏导措施.  相似文献   
64.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世界可能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类生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空前巨大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人类精神发生一次"心灵内在性的巨大提升",它期待一个多极均衡、多元共存的全球化,一个"基于生活质量而非个人无限财富积累的可持续性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色如宇宙发展的不确定性、执两用中、一分为三、五行相生相克、"反者道之动"等多种思维方式,以及人只能镶嵌在他人的关系中才能生存的社会思想都可能对此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5.
从文化的维度出发,站在从下往上,从内向外看的视点上,审视西部文化,不难发现在其浓郁的前现代文化景观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情怀。在信息革命浪潮方兴未艾,后现代化新波紧随现代化浪潮扑面而来的21世纪,重新观照西部文化,便会发现其前现代化的文化基核与后现代化文化神韵的某种对接和呼应的势态,文化建构的前提是对我们脚下土地所生成的文化的自省和自觉,只有站在未来信息化社会的立场上扬弃我们既有的文化,我们才能从简单的否定、肯定的误区中走出来,从而整合出符合西部大开发新要求的全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66.
1793年,美国司法领域的一个无经验的组织—合众国最高法院对奇泽姆诉佐治亚案做出判决。就奇泽姆案而言,它只是涉及到司法的技术性问题,即联邦法院是否有权受理他州公民因合同之债而对州提起的诉讼。随后国会迅即制定宪法第11修正案,各州立即批准。宪法第11修正案的批准在美国国内引起了重大争论,且对宪法第11修正案的争论进而转为对有关联邦主义和州主权的大讨论。由于此争论关涉到州法律地位的界定和联邦法律至上等问题,因而在美国宪政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67.
陈兴 《云梦学刊》2011,32(4):138-140
次谓语有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之分。从语义取向方面来看,英语描述性次谓语可以是主语取向的也可以是宾语取向的,结果性次谓语只能是宾语取向的;汉语中,描述性次谓语和结果性次谓语既可以是宾语取向的也可以是主语取向的。语义选择决定语类选择,充当英汉次谓语的词语虽有特例但一般是动态谓词。多个次谓语在一个句中共存时存在语义限制,那就是一个句子只能被限定一次,但是英汉多个次谓语在句中出现的顺序不一样。英汉次谓语都具有使句子表达生动、简洁、流畅的语义强势。  相似文献   
68.
在下述有关莫兰论复杂性伦理学的三则译文中,第一则概述了复杂性伦理学包含的各种要素;第二则陈述了复杂性思想和伦理学之间的必然联系;在第三则中指出,未来的伦理学与政治的结合将应同时促进个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自近代开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改变,同时也是最深刻的影响,即生活节奏的加快,这背离了发展应有的"以人为本"之价值取向,而使发展本身成为目标;肇始于20世纪末期的"慢城运动",为了重塑和回归"以人为目的"的发展价值观,对现代社会发展"快"与"慢"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慢城运动"的本质在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这一宗旨之下,其赋予"城"之内涵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70.
肖方仁 《理论界》2013,(8):23-26
信任网络是实际存在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政府合法性是实现有效治理的保证,其本质是民众对政府以信任为基础的遵从。政府与社会信任网络之间存在竞争。政府信义降低,用于公共利益的资本减少,而强制力的使用增加,只能导致政府的可依赖性和合法性衰微,从而其他非制度化信任网络兴起。政府嵌入社会关系,包括培育信义、积累资本、平等融入社会信任网络,是赢得民众支持和实现政府合法性最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