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38篇 |
免费 | 641篇 |
国内免费 | 25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262篇 |
劳动科学 | 1495篇 |
民族学 | 1016篇 |
人才学 | 885篇 |
人口学 | 170篇 |
丛书文集 | 6734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576篇 |
综合类 | 13962篇 |
社会学 | 2416篇 |
统计学 | 9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602篇 |
2022年 | 725篇 |
2021年 | 863篇 |
2020年 | 746篇 |
2019年 | 785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568篇 |
2016年 | 699篇 |
2015年 | 1120篇 |
2014年 | 2290篇 |
2013年 | 1839篇 |
2012年 | 2096篇 |
2011年 | 2425篇 |
2010年 | 2176篇 |
2009年 | 2308篇 |
2008年 | 3235篇 |
2007年 | 2192篇 |
2006年 | 1658篇 |
2005年 | 1487篇 |
2004年 | 1283篇 |
2003年 | 1040篇 |
2002年 | 1022篇 |
2001年 | 872篇 |
2000年 | 670篇 |
1999年 | 369篇 |
1998年 | 201篇 |
1997年 | 178篇 |
1996年 | 141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巩固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琴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3):59-6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公民散居于各地的趋势日益明显,民族散居化的格局日益突出。进一步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注意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益,对更好的巩固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从观念上、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2.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三台县8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以上.县劳动保障局依法受理职工举报投诉148起.向34户用人单位发出整改指令.处理劳动争议案件79件.为职工追回工资等经济损失93.1万元,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的情况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既有对法律误解误读而产生的认识问题.也有事关发展、事关民生的一些政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3.
94.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阶梯教室黑板上送给我们一句忠言,那就是“夹着尾巴做人”。可是,当大时代的风云聚焦21世纪,“夹着尾巴做人”和遇到职场警报就把头埋进沙子任人宰割的“驼鸟政策”以及“忍为上策”等传统观念再也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竞争和职业竞争…… 相似文献
95.
21世纪各个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亚洲在经济发展中实现了建设性的双边伙伴关系。但是亚洲国家形成“与西方传统不同的亚洲国际关系模式”仍然任重道远。作者认为,亚洲共同的文化认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理应把亚洲国家特别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团结起来,全面实现“亚洲共同体”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6.
做了12年班主任工作,我深感要管理好一个班级,要使班级班风正,学风好;要使学生进步快,成绩好,必须注重班级阳光心态的建设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心态即心理状态,分为积极的心态(又叫阳光心态)和消极的心态。阳光心态是一种鞭策自己、战胜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阳光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它像花苗,孕育着生命之花绽放的希望;它像雨露,能使生命之树郁郁葱葱;它像净化剂,能使人的心灵展翅高飞。它使人看到的是事物好的一面,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的心态则反之,它是一种使人意志消沉,破罐破摔,不思进取的不好的心理… 相似文献
97.
98.
杨亮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市场经济,就不能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应视为一种更为宽泛的文化现象。本文拟从市场经济的文化基础、文化价值、文化结构和文化形式入手,以揭示其内含的高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99.
李承贵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理欲关系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先秦时期初步提出理欲范畴,但没有将理欲对立起来;宋明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对理欲进行了界定,但将理欲绝对对立起来;晚明至清中期思想家则注意到了欲中寓理,从而提出理(道德)应为欲(世俗生活)服务的观念;近代思想家一方面继续批判宋明时期的理欲对立论,另一方面对明清之际所表现出的纵欲之弊进行了纠正。理欲嬗变过程中所显示的如下智慧:道德理想寓于生活欲求、以生活欲求之实现体现道德理想、理欲互动互益而不绝对对立等,对当今社会中的人如何处理道德理想(理)与世俗生活(欲)之关系具有特殊的启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