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5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00年以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推动下,各级机试图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2002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首次将引咎辞职纳入干部管理制度中。从2004年开始,政府逐步加大了引咎辞职的力度。  相似文献   
92.
《离骚》中的名物,本来只是作为客观物象而存在,一旦被屈原成功地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将其组织到作品中,就转化为审美观照的意象,融形象、情志于一体,并由此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特征。《离骚》名物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为绮丽、动态、深婉美、悲凄美。  相似文献   
93.
94.
公是京津时期义和团崇拜的神灵群体中出现率最高的神位。团众拜公属于官方赞许和民间拥戴的结果,公本人从羽、公到大帝、圣的复合身份,启示了义和团从"草民"和"义民"身份更换的认同。公多元的身份和处境暗合了义和团在直东和京津时期的境遇转移。晚清宫廷和民间频繁的戏演出为义和团拜公铺设好了信仰体系与接受美学的土壤。公的神学和戏曲传播学地位构成了团众的精神支柱。严酷历史状况下团众的悲情表演,不仅迫使团民还原了其世俗性地位,亦使得公的正神形象蒙受耻辱,从而为后世中国废除公的神学地位提供了文化阐释的依据。义和团拜公现象促进了中国神学体系的革命。  相似文献   
95.
日本平安时代的婚姻、家庭形态——"访妻婚"和"妻方居住婚"与当时的"摄政治"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日本史料以及相文献的研究发现,当时的婚姻、家庭形态中所包含的"小孩的归属"问题、"近亲婚姻"问题和"正妻地位的确立"问题对"摄政治"的确立、持续和衰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是体现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自由创造,从这一点看,美的重要形式——科学美最为明显。在多媒体技术成为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体现出来的真、善和出色的情状,无一不印证了科学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97.
从布鲁姆"影响即误读"的观点来看,现代中国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国学界不断误读西方美学的历史.这种误读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式:误解、误评和误构.文章依次分析了这三种误读方式各自的特征、表现、原因及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并且指出,在中国未来的美学研究和美学发展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克服对西方美学的误解,努力减少对西方美学的非学术性误评和惟我独尊式的学术性误评,并在认真研究和积极借鉴西方美学成果的基础上,自觉追求一种既具现代性又富本土化特色的理论误构.  相似文献   
98.
适当的独立性是各国央行的共同追求。文中通过时美联储的独立性及其在2007年次贷危机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尽管美联储的独立性在次贷危机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但保持央行适度的独立性对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仍是必要的。各国应根据自身特点对央行独立性进行适当调整,在政府与央行决策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
毛寿龙 《决策》2003,(6):10-12
非典危机的教训表明,没有制度化的信息发布制度,只靠内部化的消化和运作,不尊重公民的知情权,不尊重媒体的新闻自由,不心公共舆论空间的建设,政府与社会之间就很难形成建设性的信任与合作系,突发性的公共问题危机,也很难真正得到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0.
"人生艺术化"主张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面对内忧外患的社会与人生现实,在综合中西方思想文化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美学主张,其融审美和启蒙于一体,要求主体以"无所为而为"的人生态度和"超世入世"的处世态度.超脱现实功利束缚,超越小我而纵身大化,指向人性真善美的完美统一.以追求人格理想、人生意义和生命境界的完美实现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