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入兴贵闲——关于审美创造心态的一个重要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兴贵闲”是在中国古代文论领域中并不为人所注意 ,但却有丰富理论价值的一个重要命题 ,它所揭橥的内涵是在闲逸充盈的心态下触发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兴。它与“虚静”说有密切联系 ,但又有着不同的意味。与中国古代的气论哲学有深刻联系 ,但却在刘勰的文论体系中纳入了美学心理学的轨道。唐宋一些诗人在“闲”的心态下创造的篇什有着独特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42.
小景 《当代老年》2013,(4):37-37
睡前搓脚梳头可养气生血,长期坚持对女性养生大有裨益。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搓脚梳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每天睡前搓脚,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平衡阴阳状态的作用。先用40度温水泡脚20分钟,然后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达到脚心发热;再用右手握右脚,用左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适为宜。  相似文献   
43.
44.
陆游养气说的诗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游养气说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同时,又借鉴了道家养气观念,在承继前人基础上有新的创获,由对道德品行的要求扩展到文学批评尤其是诗学批评领域,由文"以气为主"拓展为诗"以气为主",由治心养气的诗学主张延伸出"悲健"的美学风格,突破了传统养气论的诗文界限,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黄俊杰 《文史哲》2006,4(5):20-27
孟子学研究颇获海内外学者重视。以往的研究方法有:“内在研究”集中在性善论、身心关系论、知言养气论等三大议题之上,采取一种“即心言心”的进路,将孟子的“心”视为具有“自我立法”能力的、自给自足的、具有自主性的“道德主体”,肯定“心”之独立自主性,对孟子思想的历史与文化的脉络性掌握,常有未达之憾;“外在研究”注重在历史文化脉络中解读孟子学的内涵,将孟子思想置于政治与历史的具体情境之中考察,使孟子学中的诸多概念或理念,取得了鲜活的具体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潜藏着某种未经明言的人性论预设:认为人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中创造历史、进行思考活动,人不是遗世而独立的山林逸士,将孟子“脉络化”于历史情境中的研究进路,推至极端,就有所蔽。未来的孟子学研究必须“内”“外”兼顾,得其全貌。三个可能的研究新方向是:孟子思想中的身心关系论与修养工夫论;东亚孟子学的发展及其思想的同调与异趣;全球化时代孟子思想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46.
兰和群 《南都学坛》2005,25(5):74-75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和“知言养气”的创作理念。“知人论世”说,即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强调作品产生的时代、作家的经历。“知言养气”说,即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7.
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先读好书。读书时必须有选择地读,专心致志地读,要不耻下问,积累知识,善于动脑筋,辨别真伪,学会养气。这样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
在生命修养问题上,黄老道家不再如老庄道家那样偏重于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越,而是更加关注生命体本身的呵护与保养,不仅具有丰富的养生理论,对于养生技术和方法的探讨也十分精到,为中医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也成为道教养生学的主要理论来源。"重身轻物"、"全生适欲"的养形理论,"行气健形"、"炼气通神"、"和气顺天"的养气理论,"以神制形"、"调和情志"的养神理论,三者相区别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黄老道家顺任自然的生命修养论。  相似文献   
49.
杜甫一生处于"游"之中,是"游"成就了杜甫"诗圣"、"诗史"之誉,又是诗歌记录了杜甫"游"的一生.杜甫之游有种种,归纳起来,大致有四,即为追求济世报国理想的实现而宦游;为友谊、结交名人而交游;为好奇养气、满足文化兴趣而赏游;为改变个体生存的饥困状态以及难以安宁的心境而不得不客游.其中,宦游是杜甫之"游"的主要形式,交游、客游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仕宦为其目的,"客游"是终其一生之"游"的总状貌,而"苦游"则是终其一生之"游"的总性质.杜甫之"游"是屈原之"游"的一脉相承,与庄子"逍遥游"的精神实质不同.  相似文献   
50.
说"养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气"这一概念的生成过程和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查和论述,对其范畴内诸如"养神"、"养气"、"制动"、"远近"、"无我"、"脱俗"等术语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认为对"养气"之说应从创作心理、修身养性、伦理道德、学问人品诸方面综合地理解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