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5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815篇
理论方法论   122篇
综合类   1259篇
社会学   116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资源约束项目计划的内在稳健性受资源使用效率的影响,查明二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可为稳健性的项目计划制定和项目计划稳健性的预测提供依据。文章应用16种优先规则对Kolisch的j30算例集中的480个算例制定项目计划,计算出各项目计划的资源使用效率,通过仿真的方法得到各项目计划的内在稳健性值;实验结果表明,项目计划的内在稳健性与资源使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资源使用效率越高,项目计划的内在稳健性越低,这与直觉一致。  相似文献   
112.
"忠"和"恕"是两种直接相关但又互不相同的心理过程,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它们也代表着两类密切关联但又彼此区别的道德原则。通过对这两个概念的剖析,我们可以揭示出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在理路。这就是:"人之道"(即仁与义)的实现从根本上讲是人自然本性的实践化;人的自然本性对于作为人的行为动机的情感而言,就是人的心理或情感居于一种最内在、最本然的状态(即忠);只有当我们回归并持守这种最内在、最本然的心理情感状态时,才会在生活实践中自然流露出对事物的公正之心和同情之心(即恕)等确定性的道德情感;我们既可以依公正之心确立自己对待事物的基本准则,也可以把同情心运用于实践,从而通过"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方式实现道德关怀对象的普遍化;整个社会的道德秩序就是在"忠"和"恕"这两种德性情感之上得以建立和遵循的。  相似文献   
113.
银行服务失误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情景模拟方法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三类服务失误对消费者外在负面情绪、内在负面情绪和抱怨行为都有显著影响,消费者负面情绪对抱怨行为和转换行为有显著影响,银行服务失误和消费者抱怨行为并不必然导致转换行为,这些结论弥补了理论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不足,并有助于推动银行重视服务失误和正确对待消费者抱怨,进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4.
道德品质及其行为应配享幸福,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与人的内心和谐,这是每一种伦理文化自我道德完善的实践目标及伦理信念。无论对于渴望个人自我实现的自由平等的西方伦理文化传统,还是追求天人合一与和谐社会的中国伦理文化传统,既有相互联系的普遍伦理诉求,也有其自身独有的实现“德福一致”的伦理路径。在中国先秦时期,与道家返璞归真的自然幸福论不同,儒家的“孔颜之乐”内在地包含了“仁者爱人”、“仁民爱物”的怡然自乐的幸福,但它们同样作为先秦伦理文化德性幸福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正统儒家“大一统”的政治伦理的整体建构,演进到宋明理学正统儒家为主、释道为辅的德福之辩,发展到现代境遇中儒释道伦理文化融合的必要与可能,“孔颜之乐”不仅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传统,也为现代中国伦理文化的德福之道的建构提供了重要的伦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5.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宗教管理的政策性文献。运用现代国家治理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我国不同阶段宗教管理的政策策略,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宗教治理方略的变迁,经历了从政策性管理到法制化管理,再逐步转向法治化治理的演进路径。新中国宗教管理的策略与方式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特征。执政党宗教治理理念与方略的演进路径,与国家治理理念和战略的转变一脉相承,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6.
浅析韦伯的"卡理斯玛"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韦伯理论中,“卡理斯玛”是一个相当活跃的,因而充满歧义和使用混乱的概念。要对它这些多元内涵进行分类,并厘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回到其发生学本义中。从其起源及发展来看,该概念有三种基本的意义:“个人品质(能力)”,“社会革命力量”及“法理的根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神圣性和不稳定性。其目的与手段之间存在着内在张力并发展为“卡理斯玛悖论”。  相似文献   
117.
中东地区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地区有持续不断的恐怖主义活动。中东恐怖主义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广泛,几乎没有地区和大国幸免。分析中东恐怖主义外在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探究其内在和本质的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持续性、国际性、宗教性、巴以冲突为核心、三大目标、与战乱相伴生、现代化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8.
本文主要针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抗逆力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抗逆力内在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对于大学生心理抗逆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9.
传统行政文化是影响到决策的深层因素,其思维模式、权威型人格、差序格局和知识阶层的依附性对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是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决策要实现科学化与民主化,除了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更应该从基础因素入手,即促进我国行政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0.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与“四个新”的内在逻辑联系,从目标任务体系中解析,是总目标与总要求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维度中解析,是价值内涵与现实路径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整体与部分关系中解析,是总保障支撑总目标实现、总要求推进总目标实现的内在关系;从逻辑里路和实践进路关系中解析,是实现“五个更加”的壮美广西建设内涵与“四个新”“三个共同愿景”和一系列重要工作要求实践进路的演进和拓展。要系统把握“1+1+4+3+N”目标任务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机理,把握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规律性认识、深层次内涵、创造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