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4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233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61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1301篇
理论方法论   240篇
综合类   1964篇
社会学   213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21.
122.
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在维护社会稳定、收入再分配、保持经济稳定等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控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各国财政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政府预算和政府税收。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对财政的支出与收入实行分配,即赤字财政政策或紧缩财政政策。在税制比较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3.
胡静 《江汉论坛》2006,(12):56-58
作为《礼记》中的一篇论礼文章,《大学》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因此被朱熹挖掘出来赋予“四书之首”之尊,列为儒学“初学入德之门”之书。然而此后的学者对此却莫衷一是。究竟应当如何确定《大学》的理论价值?从研究文本的角度来看,“格物”“知止”是理解《大学》理论价值的关键概念,《大学》的逻辑思路与实质内容不仅据此得以建构,而且其对于后学的进德修业乃至深入理解儒学思想的内核都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张馨 《东南学术》2006,(5):81-91
本文充分肯定了福建省财政分配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分析了分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完善政府财政分配体制机制和正确发挥政府在再分配中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5.
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是人类的理想。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一个优良的政府不仅是善治的政府,而且也必须是能够维系社会公正的政府。政府的再分配职能,不仅能够为公民身份具有实质意义创造各种条件,而且也能延缓或减少自然秩序中的不平等因素与偶然性因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改善政治共同体公民之间的关系,建构合理的政治秩序;不仅有助于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而且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成员低成本地和谐共处。政府再分配职能的正当性,体现在它力图构建一个公正社会的良善意图与行动之中,它为公民有尊严地生活提供了可能性,也超越了市场形式正义与丛林法则,减少了政治不作为可能带来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暴力行动。政府以实现社会公正为目的的再分配行为,决不像新古典自由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必然使人类通往奴役之路,恰恰相反,它是迈向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6.
127.
张晨怡 《世界民族》2020,(2):117-1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西文化的交互作用下,在新加坡华人社会兴起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儒教复兴运动。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虽明显受中国本土的孔教运动影响,但与康有为试图借助政治的力量将孔教定为国教不同,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走的是民间化的道路。基于新华社会多元的语言状况,儒教复兴运动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运用中英双语来推广儒学。受新加坡地区浓郁的宗教氛围影响,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以构建儒教为要旨,力图整合佛教、道教以及民间宗教信仰,并通过与基督教的论争来完善理论体系的建构。新加坡儒教复兴运动的兴起,是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由自发走向自觉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儒学在宋明理学之后第二次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