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57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663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1555篇
社会学   144篇
统计学   8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多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是改革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民营化就是国企改革的一种方式,目前正在“试探”过程中,面临着国有资产在转让或流转中分配失当,原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企业文化丧失、人才流失、社会地位下降、社会责任的缺失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只有正确认识问题的存在,并在改革过程中加以防范,这样,才能使国企民营化成为现实,也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近年来,山东省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大力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合作化和国际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显著。微山县欢城镇作为山东省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民双赢双收。  相似文献   
123.
通过选取赣中地区王瑶镇8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样本,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特征、制约因素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历史传统、市场环境、社会结构对这一区域的土地流转极具影响,这一区域土地流转的基本特征是"非利润化"的"无发展型的流转"。这一地区的农民在选择经济行为时,利润第一还是道义优先的两难选择往往受制于基本的社会环境,这也是经济行为嵌入社会的社会学体现。  相似文献   
124.
山西省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市县农村家庭承包土地流转作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1)查明了山西省土地流转的类型、形式、费用、期限、管理的基本情况;(2)土地流转受到农业效益、土地政策和社会条件的影响;(3)土地流转给粮食生产和新生无地农民带来一定挑战;(4)土地流转管理要重视农民之间的自发管理,要让集体拥有一定管理权力。  相似文献   
125.
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其立法基础和标准不统一,导致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相互矛盾。我国应确立完善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有期限、有偿使用制度,在备件成熟时以立法形式规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26.
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村干部在农地流转中的经营人角色,探究其行为逻辑。研究表明,作为村庄经营人,村干部是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农地流转经营人角色主要表现为农地租赁中的"中间人"、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农业资本的合伙人。村干部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农地流转的有效配置。但是,作为村庄经营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行为逻辑受到正式权力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俘获,导致村干部经营行为的自利性。因此,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应规范村干部的经营人角色,强化其公共身份,弱化其私人属性。  相似文献   
12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存在并对空间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东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历程,出现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对其进行案例分析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广东省东莞市若干乡镇的调查,揭示了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产业发展空间萎缩,耕地流失严重,土地积聚功能较差,土地收入缺乏可持续性,法律障碍日益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产权制度、法律体系、规划设计市场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8.
我国农地所有权的法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立法构建、主体形式等方面存在着缺陷,农地所有权法律制度变革的要点,是通过立法确立物权意义上的农地集体所有权。  相似文献   
129.
农地发展权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弹性手段,在保护耕地、协调用地矛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论述了我国农地发展权的归属、配置与流转。从我国社会经济性质和土地制度角度考虑,农地发展权应由国家、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所有;在农地发展权的行政配置和市场配置下,农地发展权流转包括一级流转、二级流转和三级流转;并可通过建立农民基本生存保障体系以落实农民对农地发展权的分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失地农民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0.
文章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依据需求与供给曲线从理论上探讨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土地市场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以南京市为例,从用地配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公平四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缓解了土地供需矛盾,降低了土地市场均衡价格,提高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社会福利的增加,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