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曾凯 《现代妇女》2014,(9):72-72
纵观《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的四封信稿,对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马克思表述和判断是非常审慎的。这种审慎是一种理性的谨慎,是面对复杂性、不确定性的谨慎之态,是对理论、经验、主观的谨慎之态。正是得益于这种严谨的科学精神,促使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同俄国实际的结合过程中,实现了从抽象到具体的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晚年提出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 ,是对他世界历史思想的科学拓展与理论延伸 ,非资本主义道路设想的理论意义 ,在于它揭示了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收资本主义制度文明成就的途径来开创世界历史发展的可能性。这与现今我们所致力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某些方面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孙宗伟 《天府新论》2004,3(2):68-72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命题 ,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焦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批评这个问题上形形色色错误观点的同时 ,提出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进化为俄国社会新生支点的重要思想。我们以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解读为基础 ,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为背景 ,就可看到马克思、恩格斯这一思想对于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后来实践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在马克思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基础之上,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跨越理论的由来、背景、条件三个方面对跨越理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从新石器时代“公共墓地’的出现.到商周时期“族坟墓”制度的形成,其后几经春秋、战国、秦汉的社会变迁和辗转演变,直到衰亡的历程,是与当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息息相关的。“族坟墓”制度的存在,从埋葬制度上反映宗法制度的存在,二者相辅相成,共存于世。宗法制度,本是源于原始氏族的血缘关系商周时期,宗法制度既是家长制公社的缩影,又是维系农村公社的纽带。战国至西汉,随着农村公社的逐渐解体,氏族宗法及其“族坟墓”制度也在崩溃瓦解之中,即“族坟墓”制度随农村公社的存在而存在,随其瓦解而衰亡,这是历史的必然,就这一意义而言,“族坟墓”制度则是亲族关系和土地国有制的局部反映。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法国农村中农工合一的自然经济结构瓦解,乡村工业普遍衰落;传统农村的社会凝聚力丧失,农村公社解体;人口生态平衡也发生变化,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这表明原本维持传统农业社会特质的各要素都在向自我否定的方向转化,整个农业社会在这一系列解体、改造、变化的动荡之中,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农村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思考,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的又一伟大贡献.1881年马克思给俄国革命者查苏利奇的复信及草稿明确指出了俄国农村公社的前途,企盼俄国革命的到来使得俄国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的痛苦而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必然导致其总危机的理论与方法,是十分具体、深入、复杂的。马克思首先借鉴黑格尔辩证法以及物理学方法,从商品本质的矛盾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运行中的矛盾。不仅如此,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必然要延伸到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并得出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结论。这样,马克思就要解决一个问题: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叙事逻辑,如何过渡到关于东方社会的叙事逻辑,进而得出完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和关于俄国社会问题的几封信,其实是在探讨这些问题。从相关文献和手稿看,马克思应是把"农村公社"作为东方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通过商品(资本)与农村公社这两大本质范畴的互动关系来解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总危机。他设想的资本主义总危机,可以将其表述为:"一元主导,多相互动,总体危机。"  相似文献   
20.
吴越兴亡     
吴越的历史在春秋时代前期是个空白,春秋后期始见记载。吴越的活动地域在太湖流域。从地下发掘材料看,这个地区的文化还是很悠久的。这一地区自然产品丰富,但它的社会组织松散,基层存在许多农村公社,这应当是吴越兴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