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4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442篇
劳动科学   265篇
民族学   198篇
人才学   165篇
人口学   115篇
丛书文集   2050篇
理论方法论   374篇
综合类   4501篇
社会学   715篇
统计学   58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6篇
  2015年   214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754篇
  2010年   828篇
  2009年   903篇
  2008年   1057篇
  2007年   766篇
  2006年   777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实现农村的城镇化、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民的市民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依法推进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一、城镇化滞后是产生“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城镇化是指人口由乡村移向城市(镇),使城市(镇)人口数量增多或城市(镇)规模扩大,因而引起社会行为、经济活动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的一种动态过程。城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集中在城市。[1]随着农村非农产…  相似文献   
992.
农民的文化教育权益缺失及其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兢 《晋阳学刊》2005,(2):33-38
农民应享受许多文化教育权益,但是这些权益有许多缺失。主要原因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中心化使农民文化教育权益边缘化,沉重的经济负担挤占了农民文化教育的费用,使农民文化教育权益处于弱势地位等等。这种缺失长期存在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影响农村青少年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整体文化素质低,阻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影响未来社会的稳定,延缓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与文化教育发展战略相配合,必须注重农民人力资源的开发,努力开拓农村教育经费的新途径,为农民及其子女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993.
真实地面对农村与农民--读《我向总理说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平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2000年的焦点人物,多家媒体对有关他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报道。但我拿到他的书以后还是禁不住一口气读完,而且不止一次地为作者的心灵所感动。我也是依靠高考这种现代的科举制度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之子”,对农民有着深切的爱与同情,在心中永远无法摆脱对农村的父老乡亲的牵挂。灵魂深处的农民情结使我对作者的叙述不断产生强烈共鸣。作者的遭遇也让人感到无比的愤慨,能够直面农村的官员却在农村无立足之地。英国作家奥威尔在他笔下的《一九八四》中写了一个“海洋国”,海洋国的“真理部”会修…  相似文献   
994.
雷淑媛 《理论界》2005,(5):38-3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这深刻地说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  相似文献   
995.
卢诚 《南方论刊》2007,(4):18-20
农民素质建设是建设新农村一个最需研究而又研究得最为不够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突破这一局限,首先,从新农村视野探讨了农民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其次,从历史、现实、主观、客观等多方位、多层面来进行深刻地厘清农民素质的“先天不足”;再次,阐述了培育具有现代化素质新农民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99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提出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省委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以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指导实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大跨越”、“加  相似文献   
997.
转型期农民收入差距原因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突显出来。分析表明,引起农民收入差距既有工资性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农民负担的不合理性、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以及权力因素和非法经营因素等表面原因,也有产业结构、经营体制、人力资本以及国家政策等深层原因,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民的收入差距。国家应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多项改革措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努力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把农民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入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思想,启示着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去发现、认识农民问题;重农抑商的传统使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文化心理上倾向于从农民问题上切入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国国情的最鲜明、最突出的因素是农民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最终找到农民问题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99.
农民专业协会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市场与政府三大行为主体的利益对接,体现了承载其上的服务属性和管理属性,成为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云南省元谋县的农村发展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协会、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解析这种关系有利于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00.
浅析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方法很多,而其中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1)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需求可以促进农民增收;(2)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为农民增收;(3)小城镇化建设通过促进乡村工业企业发展可以使农民提高收入;(4)小城镇化建设通过逐步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