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89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53篇 |
劳动科学 | 31篇 |
民族学 | 167篇 |
人才学 | 107篇 |
人口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2561篇 |
理论方法论 | 422篇 |
综合类 | 4846篇 |
社会学 | 518篇 |
统计学 | 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230篇 |
2021年 | 287篇 |
2020年 | 293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88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237篇 |
2015年 | 397篇 |
2014年 | 749篇 |
2013年 | 489篇 |
2012年 | 529篇 |
2011年 | 568篇 |
2010年 | 579篇 |
2009年 | 560篇 |
2008年 | 644篇 |
2007年 | 505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46篇 |
2001年 | 233篇 |
2000年 | 162篇 |
1999年 | 95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学界一般认定,近现代蜀学大师蒙文通一生学术经历“三变”:一变为“古史三系说”,二变为周秦之变与儒法斗争,三变为汉初新儒学。然而鲜有人注意到,蒙文通经学思想中始终有齐鲁之辨的问题意识,分辨齐鲁之学是蒙氏早年学术道路的起点,也是他晚年经学研究的高峰。蒙文通早年研究齐鲁之学,依据廖平以礼制、地域分今古的观点,视鲁学为今文学正宗,视齐学杂采法、墨、阴阳各家,当务之急是“屏除阴阳,而一断于礼”。但晚年蒙文通具备了周秦之变的历史运动观,指出齐学杂采各家,反而体现出儒家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对比蒙文通早年与晚年关于齐鲁之辨的不同说法,既有助于学者深入把握蒙氏的学术道路与思想关怀,更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进步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22.
陶渊明以古代高尚的隐士、贫士为自己的榜样,而且尤其不掩饰对于隐士志同道合夫妻关系的向往之情;对隐士贤妻表现了敬重之情。陶渊明是历史意识浓厚的作家,用作者眼中的历史来理解相关诗作,其中的历史意识、典实意蕴、委婉之致等都是陶诗的绮丽和丰腴之处。在全面把握作品、作家和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去读解陶诗,方能从其中体会其更为圆融和通达的精神意趣,体会那些具体诗句本身所难以直接表达的意味。陶渊明对待隐士及其妻子的态度、对待“仁妻”的态度,能够提供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23.
丘濬是明代政治思想家。《大学衍义补》是其倾尽毕生精力完成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被誉为“集儒家治国平天下言论之大成”。书中对礼乐问题非常重视。丘濬将“明礼乐”定位为“治国平天下之要道”,并把“明礼乐”归属于传统儒家的“德治”内容,指出了“详于政刑而略于礼乐”的不足,论证了“礼”与“乐”的辩证关系和“礼乐”的精神内涵。他还详细论述了“礼仪之节”,即礼仪的要义和基本内涵;从可操作层面提出了“乐律之制”,即“乐”的政治伦理功能、最高境界和“乐”的制作原则与方法等。丘濬礼乐伦理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总结与完善,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正>《盘王之女》音乐园圃中那最为华美和罕见的花朵——女声部分的演唱者就是眼前这位宁静温婉、秀美端庄的女性——盘琴。"盘王是我们瑶族的先祖,盘姓在我们江华是一个大姓。"下午的阳光透过窗帘缓缓倾泻过来,随着盘琴所讲的故事慢慢流淌。 相似文献
25.
<正>南楚极地,三省边界,有一个不大但历史久远的古城,叫通道。小小的古城,四季树绿花香,寒暑细雨轻风。山有山魂,水有水韵,所谓一方水土润一方人,日精月华,天地造化,就在芸芸众生问,一个平凡的女性,一个普通的名字,慢慢响起,恰若一道清清的小溪,一曲广传不衰的小曲,缓缓流来,越传越广,越唱越响。 相似文献
26.
27.
28.
孟子认为学问的根本宗旨在于而且仅仅在于将人放逸外骛的散心收敛回来,以存人身之主宰。此旨普涵古今中外学问之成败得失,意义深远。其中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始终从“终极关怀”的深度来观照学问的价值,有助于避免为私欲、私意而学问以及为学问而学问的异化倾向,从而使学问始终服务干人生的终极目标,而不至于游离出去,支离破碎,飘泊流浪。孟子的学问之道,不只为儒家所独有,佛、道两家亦莫不然。自觉遵循这种学问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的特征,也是这一传统自始至终闪耀人文主义光辉的一个重要原因。光大这一学问之道,对于克服学术之时弊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30.
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生当魏晋易代之际 ,经历了较常人更多的人生坎坷和磨难。他们以其不同凡俗的道德文章和社会文化行为 ,有力地影响着两晋文风、世风和士风。但是 ,有关他们的一些史实 ,如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当作何解 ,竹林之游的起迄时间等 ,都有一些不同看法。本文梳理史实 ,详为考证 ,对竹林七贤的若干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