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69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460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524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中国制造业在产业全球化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成为理论界内外争论的焦点。本文拟从实证分析入手,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理论剖析在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在产业全球化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发展趋势,并指出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与东盟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渐削弱,产业内分工开始形成,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其重要性不断提高。中国入世之后,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使中国与东盟新的产业分工格局得以发展和深化,有利于促进双方的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间存在着产业内分工基础,可以进行产业内分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依据经济学、社会性分工原理分析了二元社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及中国的特殊性,并着重回顾和考察了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与机制。研究显示,中国二元结构演进具有曲折和迂回特征。其演绎路径是:(1)城乡分工扩展一分工受阻一乡村自给自足状态与城市高度分工并存→恢复分工→城乡分工网络扩展;(2)社会分化→反分化(城乡同质化)→社会重新分化;而改革后乡村社会结构的正向演进是在城乡分工链条重新链接,分工网络逐步恢复之后乡村制度、组织和人的行为质变的结果。为了保证今后分工、专业化有序发展和社会结构正向演进,避免曲折迂回,必须推进制度改革,创造国家长期和谐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军 《统计与决策》2007,(10):119-121
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演进为跨国公司进行基于其核心能力的企业重构创造了市场范围和便利条件,促进了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也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本文在对国际分工演进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测算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和发达国家以及和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动因 ,着重探讨了规模经济、产业差异化、消费者偏好、跨国公司内部效应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因素 ,并简要提出了中国如何通过产业内贸易逐步提升动态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对构建和谐家庭性别分工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统的家庭性别分工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社会分工,在生产关系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家庭福利的作用.但是却把女性置于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弱势地位,并使男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分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女性主义对于性别分工问题的研究,必将为建构一种新型的家庭分工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合作建设国际制造中心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各自为政的行政体制阻碍了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用行政机制来调整长三角地区间的行政摩擦,有悖于一体化的实质。打造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上海要大力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江浙要用产业集聚方式推进制造业崛起;只有实现长三角发展机制的一体化融合,才能实现大范围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学习欧共体务实的经验,区域合作要从具体的项目做起;关键是要实现长三角区域市场竞争规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