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69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460篇
理论方法论   80篇
综合类   523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文章以分工和资产专用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部产业结构升级阻滞的原因,认为沉没成本和原材料的专用性强化了西部产业结构的低端化。实现西部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是运用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42.
正4月12日,我校一年一度的春季篮球赛又开始了。我班篮球爱好者居多,当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兴奋。篮球赛的事成为同学们课余时间最重要的话题,教室里、宿舍里、操场上都有同学们讨论篮球比赛的声音。同学们热爱篮球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必须要有老师正确的引导。首先要安排人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班级篮球队的组成,完全是由体育委员与班级公认的篮球主力合作挑选,最为棘手的难题是本班篮球爱好者实在太多,几乎是每个男生都喜欢,同时也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我的要求是在两天内定好参赛名单,然后由班主任审核后上报学校体育组。体育委员建议:班级中公认的几个篮球主力免试参赛,其余人员一律参加定位投篮来决定是否有参赛资格,同学们都很赞成。最终挑选  相似文献   
43.
本文先从商品学与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阐述开始,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商品学和市场营销内容既有交叉,又有侧重;两者既有分工,又紧密相联:两者互相补偿、互为支撑,构成企业营销的两大支柱.然后进行深入的关系研究,论证商品学知识对市场营销工作的作用和影响.最后通过一案例分析,论证了高质量是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当然也是国内市场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44.
作为新韦伯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重要一支,吉登斯的阶级结构化理论以市场能力与准技术关系为轴心进行社会分层,将阶级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在阶级活动和阶级结构的互动中考察各个阶层的流动。阶级关系结构化包括阶级意识、阶级冲突、阶级剥削三个要素。依据“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的原则,可以解析其理论认识上的得失,阐明其理论在中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王玉飞 《劳动世界》2010,(11):81-83
对于企业来讲,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外设分公司实行"区域"自治成为必然选择。这便产生了业务员分散到各地市场,一人负责一片区域,事无巨细都要管的局面。一方面,在市场上成千上万的业务员劳碌奔波着,一个月中至少有20天出差在外;甚至一年之中,只能回几次家。除了休假、述职、回公司开会等少数机会,基本上是扎根于当地。有的员工今天招来,简单教几句,甚至谈不上培训第二天就上了"战场",这样的员工对企业很难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企业认为在外地"放养"的业务员各自为战、脱离企业视线,他们做了什么,对业绩有何直接帮助,企业知之不详。对于长期在外的业务员,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成为企业最为头疼的事情。本文提出了条块结合(即分区域管理和分职能管理相结合)管理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认为要将业务员分类,并让不同类型的业务员从事不同职能的工作。  相似文献   
46.
47.
后危机时代中日经贸结构的动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日经济体为主的东亚地区经济已经形成了功能性较强的国际分工网络,这一机制使得中日经济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后金融危机时代,在东亚生产分工网络的推动下,中日贸易通过中间产品贸易的形式表现出了回归稳定的一种走势,这种"网络"功能在遭遇外部冲击或经济恢复时,起到了抵御风险的作用.因此,作为主导国家的中日之间也形成了功能性的相互供给机制,增强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虽然有时可能会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冲击,但更重要的是它也带来了中日经贸结构的战略调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日经贸未来一个时期将会迎来总量的更大突破和更高的结构性升级.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生产方式"这个概念,指出生产方式是产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中间环节.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直接的生产过程、产品的分配过程、产品的交换过程以及产品的消费过程.而在生产方式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马克思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分工在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9.
本文主要对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转变进行了思考分析。通过对现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开发和售后服务上所取得的进步和创新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对其存在的技术落后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进行揭示,表明中国现阶段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组装环节,但却呈现出了向上游技术研发环节和下游的销售服务环节转变的强劲的势头。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0.
<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在进行着比上一世纪更为深广、更为迅猛、更受世人瞩目的转变。泱泱古国在世纪之初加入WTO,使中国推开了全面参与现代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大门,助推了全球化浪潮的汹涌之势。WTO法律体系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政府间协议,其规则卷轶浩繁,体系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