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85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24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73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1486篇
社会学   9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3篇
  2008年   25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出现了大量涉灾刑事法律问题,使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何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灾区司法工作人员面临的具体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也首次就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问题公开新的原则,即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必须突出重点,依法进行,必须确保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效。要切实注意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严中有宽、宽以济严、宽中有严、严以济宽。不能因为在突发事件时期实施违法行为,就被科以刑法以外的刑罚处罚,需严格遵循罪行法定的原则,最大化保护犯罪人的人权,让犯罪人得到公平、公正的审判和处罚。  相似文献   
62.
《唐律疏议》和《宋刑统》中的“自首者,原其罪”是一条基本原则。本文拟还原其法律条文的本意,且就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杀伤罪、强盗罪等刑事案件中的应用,解析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执行、争议与调整。  相似文献   
6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现有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不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联合打击跨国洗钱犯罪。中国与东盟应当从国家长远利益考虑,排除政治分歧,减少各种对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的阻碍和干扰的因素,共建自由贸易区反洗钱刑事司法合作机制:全面完善刑事司法协助双边条约内容;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有效实施;设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反洗钱机构,制定自由贸易区反洗钱建议。  相似文献   
64.
弱势群体刑法保护可分为正向保护和反向保护,需要通过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加以实现,应当将其纳入到当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中加以考量.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该严则严”是弱势群体刑法正向保护的需要,体现了正义需要、秩序要求、报应观念和预防理念,刑事立法上应通过定罪规范的“犯罪化”和刑罚规范的“严厉化”加以实现,刑事司法上则要求量刑应依法从严.“当宽则宽”是弱势群体刑法反向保护的需要,体现了人本主义、公平理念、刑法谦抑和刑法人道,刑事立法上的实现途径是定罪规范上的“非犯罪化”和刑罚规范上的“轻缓化”,刑事司法上则要求量刑应依法从宽.  相似文献   
65.
邓小刚 《兰州学刊》2005,(5):175-177
经济性是刑事审判的基本价值之一,它是指刑事审判成本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本文探讨了刑事审判经济性的内涵及该价值的确立依据,分析了刑事审判的成本和收益以及减少成本确保收益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6.
刑事司法过度犯罪化是美国日益严重的法律和社会问题。过度犯罪化带来犯罪圈的扩大和严厉的刑罚,这和非犯罪化和刑罚轻缓化的世界潮流是不相符的。过度犯罪化导致了自由裁量权不当扩大﹑浪费有限司法资源等后果。通过刑事实体法去政治化等传统对策并不能有效遏制过度犯罪化,把自由主义引入过度犯罪化的解决之道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67.
从理想状态来说,公众舆论的期待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即在死刑案件中实现正义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但颇为奇怪的是,在诸多焦点性死刑案件之中,公众舆论往往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呈现出冲突乃至对抗的面相:民愤——抵抗模式,民怜——顺应模式,民冤——纠错模式。其原因在于,在抽象的正义、报应之下,社会公众与法院对于正义的理解以及报应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此乃引发公众舆论与法院之间冲突的观念根源;而国家从复仇到宽恕的死刑司法政策转向则是引发冲突的现实推手。如果说,社会公众的复仇观念并非毒药或者疾病,法院控制死刑适用的既定司法政策——宽恕也并非疗疾的唯一良方,那么,在宽恕之外,我们必须确立还原性标准,即将公众舆论对死刑司法控制的影响具体化在罪行极其严重之中;以及激活宽恕机制的社会环境,即构建双方共同遵循的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68.
在现代刑事司法理念中,有一种过多关注和保护被告人权益的倾向,被害人的尊严和利益反而受到忽视。如果说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是弱势群体,需要通过控辩均衡以维护被告人的利益,那么被害人从犯罪行为实施那一刻起就处在弱势群体的地位上,调查、起诉和审判的过程就是聆听被害人声音的过程,还被害人和国际社会一个公正的过程。国际刑事法院作为一个新兴的国际刑事审判机构一方面对各主要法系的制度和国际惯例兼容并蓄,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探索其自身的审判理念。  相似文献   
69.
白彦 《社会科学家》2007,(3):97-101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法律救济的特别程序,其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国家刑罚权实施的公正性以及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保护。然而,司法实践中我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实施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理论根源还在于其诉讼价值理念存在较大的缺陷。因此,本文着重从理论上阐明了再审程序与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关系,具体分析了我国刑事再审程序价值理念之不足,进而提出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兼顾公正与效率,在公正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的诉讼效益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70.
公正与效率是国家司法活动所要追求的两大永恒价值目标,刑事诉讼作为国家司法活动的一部分,在设置刑事诉讼制度时当然也是以公正与效率作为主题。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把对公诉案件的立案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旨在通过立案制度的屏蔽功能与权利保障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刑事诉讼所要追求的公正与效率价值。然而经过十年的司法实践,立案制度并未按照立法者所想象的那样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本文拟从公正与效率的视角剖析现行立案程序,从而对刑事立案制度独立存在的必要性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完善立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