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计算机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之冲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机犯罪作为与高科技相伴生的新型犯罪,对我国刑事法中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罪名立法问题、犯罪主体问题、刑罚问题、刑事管辖权问题、刑事侦查工作以及刑事证据制度产生了诸多冲击。法学界应当正视面临的挑战,完善立法,以回应这些冲击。  相似文献   
12.
腐败犯罪黑数是指腐败犯罪的发生率大于腐败犯罪的查处率所形成的差额,它是制约反腐败的内生性因素,具有司法视野不能及的严重后果。我国腐败犯罪黑数的程度令人堪忧。控制腐败犯罪黑数,在观念上要树立腐败犯罪"零容忍"的刑事政策观;在刑事立法上强化刑罚的威慑力,控制选择性侦查的标准和条件;并配置以专门的犯罪存疑统计机构和线索收集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愤有其理性的一面,相当程度上代表着人间正义不灭的信息,但其感性的一面也不容忽视。邱兴华案中,在民愤的浪潮中,法院绕过程序正义而直奔实质正义而去,这与我国司法走的群众路线、法官的实质性思维倾向、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传统均是分不开的。其出路在于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从而规制、引导民愤。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商业贿赂的危害性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它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和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并且成为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在当前运用民事、行政法律手段和措施不足以遏制商业贿赂的情形下,有必要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商业贿赂行为动用刑罚.反商业贿赂不应是"运动式"治理,应当对现有的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刑法规范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现代被害人学在中国的起步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围绕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关系及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等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已经或正在构成对传统刑事法理念的冲击,对犯罪概念、刑事法律关系、刑事责任归咎模式及刑事法领域人权保障理念的重构等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亲亲相隐"原则历史嬗变的考察,提出"亲亲相隐"原则存在的合理性,认为"亲亲相隐"不仅符合现代刑事法的谦抑主义思想,而且体现了现代刑事法保障人权价值追求,在现代设立这一制度也有其现实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在我国构建现代容隐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重庆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筹)与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美刑法裁量问题研讨会,于2011年5月17日在重庆大学隆重举行。重庆大学法学院和西南政法大学的部分博士生、硕士生代表近100人参加了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中方学者和嘉宾有: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曾康副院长、重庆市一中院刑二庭吴雯庭长、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盛宏文副主任、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德敏教授、  相似文献   
18.
北洋政府时期,刑事审判法律相对稳定然而并不完备,导致刑事审判法律渊源的多元化。为了有效适用法律,维护刑事审判的公正,作为最高审判机关的大理院通过司法创制的形式确立了大量判例和解释例,成为这一时期刑事案件审判的重要法律依据。这种体现司法权本质的司法创制具有拘束个案的效力,并起到统一法律的作用,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在两个《证据规定》中,我国法律首次对瑕疵证据补正规则加以规定。将瑕疵证据界定为介于合法证据和非法证据之间的一种证据,对其进行补正有法理基础和现实基础。但《证据规定》对补正规则的规范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笔者建议扩大瑕疵证据的补正范围并制定补正的程序性规则。  相似文献   
20.
犯罪预防、预防犯罪中犯罪人格考量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人格之于刑事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进行犯罪预防,合理划定犯罪圈,用以评估人身危险性,促进刑法的公正和刑事政策的合理化。通过控制犯罪人格的生成,有针对性地进行犯罪预防。结合犯罪人格的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促成刑法预防犯罪目的之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