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69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808篇
社会学   134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81.
88灵谷山     
灵谷山在江西临川区东南湖南乡境,抚河之滨,距抚河约7公里,海拔320.6米。山颠东有古牛石,南有漉酒泉,西有石门关、退心石等;其下西南第二峰为谢灵云洗墨池遗迹。盱江之水萦回于前,西有龙虎之尘湖、琵琶、云林诸峰,与巴陵、华盖、芙蓉、军山、麻姑,羊角诸山,环峙互拱,巍巍壮观。  相似文献   
982.
天台山游记     
罗万东 《中文信息》2006,(10):125-126
天台山位于邛峡市西南,地处成都平原与邛峡山脉结合地带,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由于长期的雨水浸蚀和风化,大自然鬼斧神工地在这块状若高台的山上,雕琢出“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丹霞地貌,  相似文献   
983.
清代康熙年间王渔洋主盟诗坛,神韵诗风因皇权的支持席卷天下,独赵执信以《谈龙录》等展开论战,影响深远,这是清初"诗家一大公案"。赵以在野之士,抗衡名公巨卿,虽未根本动摇王渔洋的地位,但其诗论与创作奏出"变徵"的不协调之声,是清诗由初期转入中期的过渡性代表和衔接桥梁、中介,肇开乾隆时期袁枚及近代的龚自珍、黄遵宪等,为清诗嬗变的一翼和主要轨迹,具有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984.
从刘半农搜集整理民谣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阐释刘半农诗歌的民间意识,认为刘半农在继承我国民歌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民间立场和民间思维,身体力行,进行民间诗歌写作,为现代白话诗向大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开辟了一条富有生命力的新路.  相似文献   
985.
掇山理水——中国园林的山水之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是中国园林的主体和骨架,中国园林素以再现自然山水景致著称于世,而掇山理水则是中国园林造园技法之精华.本文对掇山理水的历史及技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86.
陇南至四川有多处叫"二郎坝"、"二郎山"和叫"鸡石坝"、"石鸡坝"的地名,也广泛流传着"二郎神斩蟒"的传说,反映了氐人由仇池山、骆谷一带向南迁徙的踪迹.四川平武县的白马老爷山是仇池山的象征,平武白马人中关于白马老爷山的传说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氐人由陇南经文县到平武的经历.文县铁楼石鸡坎等处白马人是氐人南迁中最早留下来的一支,保留着氐人较原始的民俗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987.
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位于13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这里,香山和龙门山分东西两方对峙而立,伊水自南而北从两山间穿流而过,此形如同一座天然门阙,春秋时称伊阙。隋唐时期,因龙庭所在都城南门正对伊阙口,称龙门。龙门石窟,就开凿在伊河两岸这长达1公里的山体崖壁上。  相似文献   
988.
<和刘柴桑>是渊明一部自述往事以博得好友之精神共契之作品.历来将其与渊明"雅不欲予莲社"相联系得出渊明反佛之说实为误读.从渊明人生轨迹与思想来考察,此诗实为渊明对好友遗民哭诉衷肠之言.  相似文献   
989.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统计和分析了北川映秀断层、前山断层、前山原地系统等各种能够反映古构造应力场地质构造形变痕迹的构造要素,对构造形迹进行了构造期次和力学性质等方面的解析,恢复了龙门山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史及应力史。结果表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 10 期以上不同方向、不同应力性质的构造变形。结合区域构造大地构造理论给出了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变形的动力学解释,提出了龙门山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