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0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57篇
管理学   228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51篇
人才学   12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67篇
理论方法论   419篇
综合类   5436篇
社会学   57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71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577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647篇
  2009年   642篇
  2008年   836篇
  2007年   577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41.
942.
交往问题作为当今学术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但交往活动从来不是人类的一种孤立行为 ,而是与人们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 ,因此“应尽力避免就交往而谈交往的倾向 ,而应把交往问题的探讨与人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 ,从人学的视角去审视交往问题”1。而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 ,现实的个人的权重日益上升 ,这些真实个人的生存状态正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思考之维 ,以至于韩庆祥先生在论及深化主体性问题的研究时前瞻性地说道 :“尤其是个人主体性问题 ,在当代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所以 ,从人学中的个人主体性角…  相似文献   
943.
南戏和北杂剧同为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样式,却在艺术体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方面,二者所处地域不同,所继承的历史传统和吸收借鉴的艺术成分及借鉴方式也就不尽相同;主观方面,二者的创作主体身份不同,其创作目的必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44.
从水的意象的差异看南朝与唐代山水诗创作及理论之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是中国诗歌领域里的一道奇葩,它南朝兴起,唐代成熟。在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通过水的意象的塑造,即刻画对象、创作手法、情感倾向等体现出山水诗的不同特点,从中折射出社会环境、时代风气、文学理论、美学追求等时代差异。  相似文献   
945.
根据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 :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获得“终身学习”能力 ,完善大学生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946.
贾平凹散文创作生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是新时期文坛中较早触及生态美创作的作家之一。他在散文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出一种审美的生态思想:在微观上,他刻意描摹自然的原生情态美,展示生态的生机与活力。贾平凹描摹自然生态美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体客体化(人的自然化),即将自己移入对象之中客观描写自然,展示对象的美,很少抒情,二是客体主体化(自然的人化),即通过对客体结构形态的描摹,抒发主体的诗思哲情。在宏观上,他努力创造“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表现生态的和谐与平衡发展关系:生命和万物的同一是贾平凹“和谐”艺术世界的亮点。这种独特的和谐文化意识,主要源自作家人生过程中习染的两个方面,一是作家生活的古朴淳厚的“商州”文化濡染,二是受中国人传统宇宙意识的制导。从现实超越性上,他批判“工业文明”的生态悖论,追寻着人的生态本真: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带来丰美的物质享受,但无限膨胀的欲望又将人类带入破坏和谐关系的悖论,使人陷入“自掘坟墓”的险境。  相似文献   
947.
复杂性科学与机械世界观向生态世界观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复杂系统的一般特性及复杂系统自组织演化规律,论述了机械论世界观向生态文化世界观的三大转型:即实体论向有机整体论的转型,机械决定论向自组织演化论的转型,人与自然的分离对立向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948.
关于历史主体性根源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创新研究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说明历史过程的能动性根源。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客体的角度,唯心主义立足于主观角度,他们都离开了人的存在、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因此都不能唯物地说明历史发展的能动性根源,即没有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物”。本文从需要与生产、需要与历史、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需要与利益、需要与行为规律、需要与价值追求、需要与人的全面生产等角度,全面揭示了人类历史能动性根源,以此确立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9.
丁肃清 《河北学刊》2004,24(4):120-124
作为散文艺术的派生和分支 ,随笔是与人们生活最为贴近的一种文学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者随笔、作家随笔、职业随笔、小资随笔等几类随笔逐渐兴盛起来 ,各自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 ,随笔文学在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 ,从而走入了几个误区。随笔创作要想在不断创新中健康发展 ,必须注意增强随笔的文化内涵 ,提升其艺术生命力 ,以达到真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95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民族意识,是用以区隔内外进而获得内聚力的重要力量。因其内在气质的特殊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中无论是地位、使命还是实践逻辑都有别于其他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是对其主体性的重新确认,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巩固是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基础,为政治一致性提供了想象空间,也为政治团结与合作搭建了舞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为使命。在铸牢对象的内在结构上和援引资源上都与其他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因而在实践逻辑上也呈现出特殊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