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0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426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97篇
人才学   145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633篇
理论方法论   347篇
综合类   4674篇
社会学   576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530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54篇
  2009年   529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70篇
  2005年   373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61.
回避冲突的多层多维过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用关键事件调查法对冲突前双方的关系、回避冲突的动机、行为策略和效果多个层次进行评估,并在每个层次探索多维变量结构。研究发现,冲突的行为有“顺从”和“迂回”两类表现,这两类回避冲突的行为由4种不同的动机支配。而且,冲突前双方的良好关系与冲突的动机、冲突的行为和冲突的结果相联系。该研究还发现,性别和年龄是预测冲突回避动机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62.
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机构应当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努力挖掘并实现新闻传播的正面效果 ,力求减少和避免它的负面作用。新闻工作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不断提高思维的严密性。要讲究新闻传播的“度” ,在新闻的选择上 ,在各类内容的比例上 ,一定要加强宏观思考 ,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3.
64.
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词曲原创者的创 作为“一度创作”,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演过程为“二度创作”。要使声乐作品的魅力得 到充分展现,还需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入挖掘作品的含意,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 ,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65.
创作方法概念不该遗弃,而应重新认识其内涵和层次。本文认为,创作方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目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具体创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创作方法具有无限丰富的形态。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方法的多样。以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概念,可以对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如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思潮及风格流派的关系问题等,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6.
组织环境因素对个体创造性的影响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基于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理论,研究评价、反馈和奖励对创造性的作用机制,揭示出这些人力资源激励手段通过推动或约束动机进而影响创造性。通过信息性的方式提供评价、反馈和奖励,有助于促进组织创造性机制的构建,有效激发个体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7.
吴敬梓的思想内涵十分丰赡 ,传统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和魏晋六朝风尚对他的影响至大 ,而时代思潮中的颜李学说以及自然科学学风也同样影响了他。吴敬梓之所以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 ,是与他的家庭传统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而研究他的思想必须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着手 ,重视形象思维的特性。  相似文献   
68.
赞美暖人心     
  相似文献   
69.
教师职业动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动机是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教师职业动机分为 :职业兴趣、教学效能感、外部目的、职业价值观。外部强化可以激发教师职业动机 ,但应注意外部强化的控制行为功能和提供信息功能的相对强度。  相似文献   
70.
关于风格与人格关系问题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系,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学术界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定论。本文作者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在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文章认为,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的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作者还从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