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4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168篇
管理学   2181篇
劳动科学   125篇
民族学   449篇
人才学   713篇
人口学   82篇
丛书文集   4173篇
理论方法论   994篇
综合类   12068篇
社会学   2810篇
统计学   163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30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38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521篇
  2013年   1365篇
  2012年   1532篇
  2011年   1724篇
  2010年   1770篇
  2009年   1740篇
  2008年   2091篇
  2007年   1415篇
  2006年   1242篇
  2005年   1127篇
  2004年   1023篇
  2003年   902篇
  2002年   763篇
  2001年   696篇
  2000年   605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通过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生活的思考,能够体现超越现实物象的艺术价值,是对真实生活的提炼与升华,插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不例外.真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为感官和心灵带来数不尽的体验,这些生活体验能够给予插画创作丰富的灵感和素材,从而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该文提出将生活体验融入绘...  相似文献   
94.
95.
林语堂身处中国文化变革的交替时期,20世纪30年代起从“译入”转向“译出”标志其文化身份的转向。通过“译入”,引进和吸纳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实现对现代性文化认同建构;通过“译出”,评介和传播中国智慧,寻求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并建构自我的文化身份。林语堂以翻译《浮生六记》这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为开端,进行文化身份建构以实现双向认同。因此,研究《浮生六记》翻译的跨文化动因,有助于我们探究译者诉诸的文学相关功能及推崇的文学理想形式,了解译者主体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之互动。  相似文献   
9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教育与辅导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其效果并非令人满意,这不仅是因为西方理论本身的局限性,而且还牵涉到理论与技术的具体运用的问题。随着人们的进一步观察思考、调查研究和心理辅导的实践发现,中国人有着独特的解决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方式。那么,独特方式的根源在哪里,从经典古籍、民间文化中可知其对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都有着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以全景式视角对初创企业激励机制现状展开分析,针对初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出相对完整的问题域。文章在探讨初创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不足后,提出优化初创企业激励机制的对策,包括优化招聘方式来消减逆向选择风险,搭建在线申诉渠道以维护员工稳定,重视薪酬激励功能从而促进员工创新,加强员工心理干预使其适应初创氛围。  相似文献   
98.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处于下行趋势,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社会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企业管理中的员工职业倦怠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从加强新时期企业管理中员工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意义入手,分析企业管理中员工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原因,结合实际研究提出针对新时期企业管理中员工职业倦怠的对策,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关注员工心理需求、打造和谐工作环境等,力求为推动新时期企业管理作出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相似文献   
99.
潘天波  范春霞 《社科纵横》2007,22(7):103-104
本文拟解读中西心理语言的研究史,旨在比较中西心理语言研究的不同发展途径与态势,并对传统心理语言研究加以科学整合,以期为探究心理语言寻找新方法,重构心理语言建设之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
李福宝 《社科纵横》2007,22(1):148-149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关键问题。其中,贫困生心理问题又显得尤为突出。关注贫困生、关注贫困生消费、关注贫困生消费心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