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曹禺前期剧作中充满了对传统和秩序的反抗与颠覆,追求个性独立与个人自由,标榜个性,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而受作家自身原因及家庭、社会原因的影响,自<北京人>开始,曹禺剧作中的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在美学意味上发生了明显转变,呈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剧作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同自然和谐到失去和谐,到在浪漫幻想世界寻求和谐的过程。而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对理想人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中声音元素的特点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影美学的角度出发 ,在阐述了声音元素的运用过程以及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之后 ,着重探讨了声音元素在电影中的特点 ,并通过列举大量的例证 ,详细阐明了声音元素所起的作用 ,即剧作功能、结构功能和造型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晚明"临川派"戏曲家当中,孟称舜的戏曲实践内涵丰富,个性突出。他的剧作思想既有对汤显祖"至情"主张的继承,又有着自己的创见,这主要体现在"始若不正,卒归于正"的言情模式与"情正"思想上。整体上讲,孟称舜的剧作思想,前期以"至情"为代表,后期以"情正"为皈依,其传奇《娇红记》则是这两个阶段过渡的桥梁。从孟称舜剧作思想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由汤显祖构建的"至情"思想于明末清初的归结与转向。  相似文献   
15.
"梦境"抒写作为元杂剧中最为常用的艺术技巧之一,对于提升剧作的艺术魅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后世文学纷纷效法的经典.元杂剧中的"梦境"大致可分为神仙点化梦、心理思绪梦、鬼魂寄托梦、预兆暗示梦四类并发挥着刻画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心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戏剧气氛、晓谕创作主旨等方面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16.
于伶是上海孤岛时期话剧创作的代表作家,他这一时期的剧作寓庄于俗,寄俗于诗,体现了"诗与俗化合"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与孤岛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以及于伶作为斗士和诗人的双重身份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特征使得于伶的剧作很好地发挥了战斗武器的作用,为他赢得了"孤岛剧运中坚"的称号,但这也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将文学文本置于与其它文本自由对话的批评语境中,极大地丰富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文章以互文理论为基点,发掘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与《圣经》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以及他人剧作等前文本之间的互文关联。互文视角下萧伯纳戏剧作品的标题具有作为行文主线、揭示中心思想、重塑经典人物以及渲染作品气氛等作用,所以说萧伯纳不愧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香港剧坛"创作力最旺盛,艺术实验最具力度,本土文化感觉最强"的剧作家,潘惠森独特的戏剧创造,就是他从创作伊始就执着追求"真正透过创作去表达个人内心深处的感觉"。其剧作擅长设置特定的戏剧情境,描写不同人物在此情境中的行为态度、精神思想及其相互关系,表达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某种意念,既是写实的也是超现实的,既是日常的也是诗意的,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9.
杨利民作为大庆本土戏剧家,在《杨利民剧作集》中以一批坚定信念、坚守岗位、坚持自力更生的平民的创业历程,完成了对大庆石油发展历史的书写.在大庆这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在这片神奇莫测的大荒野中,通过《黑色的石头》中的采油工人、《地质师》中的“骆驼”、《大荒野》中的看井人、《铁人轶事》中的王进喜等一批石油人的塑造,赞美了创业者的无私奉献、平凡人的崇高品质,传承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同时,也使得《杨利民剧作集》成为了中国话剧领域不朽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曹禺剧作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 ,随着其创作过程的持续 ,其剧作的诗意也处于流变之中。本文拟从曹禺创作中的理想世界、艺术氛围、戏剧意象、情感基调等几个方面去捕捉其诗意流变的轨迹及走向 ,以便从整体上更全面具体地理解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