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英语中的Oxymoron矛盾修辞法),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修辞手段,在其理解和翻译上都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剧作中Oxymoron现象的特殊事例的分析,论述了Oxymoron的特殊修辞功能以及其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62.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莉莲·海尔曼的两部剧作<小狐狸>和<森林的另一边>作品中三代女性人物的命运和追寻,探讨海尔曼对十九世纪、二十世纪转折时期南方女性生存状态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作品中所折射的作家本人的女性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64.
女性主体意识及其主体性残缺--曹禺四大名剧女性悲剧命运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是社会问题剧,体现了剧作家对旧时代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思考.以女性文学批评为视点,作者分析了剧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女性主体性的残缺才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似文献
65.
曹禺的剧作和青春主题结下了不解之缘:青春礼赞、青春堕落、青春反叛与青春复仇,这些青春主题构成了曹禺剧作的主要内容。曹禺笔下的青春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既展示了青春的热烈与美好、理想与希望,又揭示了青春的盲目和脆弱、疯狂和残酷。他以一幕幕青春悲剧愤怒控诉黑暗社会和专制家庭对青春的压抑、扭曲和毁灭,又以主人公的青春反叛和抗争带给我们一次次震撼和感动。炽热的青春创作激情给曹禺剧作带来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敏锐深入的青春思考使其剧作呈现深邃阔大的哲理境界。 相似文献
66.
李文清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0(5):42-44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7.
任金凤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59-161
杨利民这个新时期极具有影响力的剧作家,凭借着他对石油大地的满腔热爱.凭借着他内心的淳朴与本真,凭借着他对这个时代特有的敏感,写出一部部引人深思的优秀剧作。究其话剧的成就,其中之一就在于对荒原、风雪及月亮意象的运用上。剧中常常通过意象渲染气氛、勾勒外部环境、表现剧作深刻的主题,进而表达悲剧意义,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引发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68.
张小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16
田汉早期剧作深染西方近代新浪漫主义感伤唯美格调,但中国古典戏曲及其理论对田汉的影响更为内在。田汉与传统戏曲及艺人有深厚渊源,其早期剧作深得剧作中国传统戏曲之古典美,用意象营造意境、以淡化情节连缀剧作审美主体的心灵写意性,形成田汉早期剧作浓重的"诗情化"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69.
周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4):44-49
夏衍电影是中国电影艺术的重要存在,他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为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确立中国电影艺术走向起了重要作用。他既是中国电影重要时期的领导者,更是电影艺术的创造者,他的作品包容了远为广泛的时代风潮和历史机缘,就历史价值而言,他是一个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要求的代表。 相似文献
70.
黄科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2):133-137
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夏衍把戏剧艺术当成“抗战建国”最有力的武器,其左翼思想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让位于“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而他带着这种思想倾向创作的抗战剧作,必然遭致后来50年代社会重视以“阶级意识”为主、呼唤塑造时代英雄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