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其泰 《学术研究》2012,(2):96-100
以往曾经有过的因为要抬高《史记》地位而贬低《汉书》的做法,对于《汉书》这部名著是极不公正的.从“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推进”这一标准来探讨,正好能为进一步公正评价《汉书》的历史地位提供有力的证据.《汉书》在这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项:一是在记载内容上,以进步史识为指导,肯定汉朝代秦而起是历史的进步,强调造成秦汉之势的历史变局是时势所决定的,赞扬汉朝废除藩国、加强国家统一力量等功业;二是在历史编纂上贯彻“实录”精神,突出地记载民族间和好的历史事件,反映出主“忠信”、重“礼义”是中华文化传统对待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意识.  相似文献   
22.
李益是唐代最为重要的边塞诗人,他的诗在骨气顿衰的中唐时代尤其突出。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他边塞诗中强烈的功业思想、个人英雄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和雄健刚劲、沉郁愤激的风格情调及其内在和外在成因。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古代文人钟情于抒写离情别绪,诗作颇丰,本文以先唐送别诗作为参照,研究盛唐边塞诗人岑参送别诗中的功业情志、儒学用世情志及雄奇壮阔的诗歌意境等方面的开拓创新及超越。岑参送别诗的特质是诗人改变了先唐送别诗随意点染的写景状物特点,大肆渲染,烘托环境气氛,改变了先唐送别诗普泛化的抒写离情别绪的方式,是独具特色的心灵抒唱,用传统的低沉忧伤的诗题传达出坚定、高昂、豪迈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24.
王维自幼读书仕进 ,接受传统的儒学教育 ,在屡经人生坎坷之后 ,开始探索和吸取老庄哲理 ,到中年后更是潜心习佛 ,从而使他在思维方式上体现了三教思想合流的倾向。在其儒道释三家思想的调和体中 ,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5.
曹操本信奉黄老,有神仙情怀,同时又怀疑神仙不死,对神仙之说且信且疑。曹操终未沉迷于神仙迂怪之说。渴望延年以完成统一大业导致他崇信长生之术。曹操的游仙诗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呈现出求仙与反神仙、求长生与求功业的复杂性。其游仙诗以游仙为艺术外壳,借游仙题材以咏怀。求仙与反神仙都旨在求功业,求长生亦为求功业。其游仙诗重在精神超越而非迷信神仙,有深刻的言外之旨。  相似文献   
26.
汉高祖刘邦早已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但从心理学的角度 ,以其性格与其功业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的 ,并未见到。以《史记》中有关刘邦的传、纪为依据 ,经过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在刘邦整体的性格结构中 ,宽宏大度、圆滑虚伪、能屈能伸以及从善如流等侧面内在地有助于其功业的取得。  相似文献   
27.
自寿词为生日感怀之作,多作于中年或晚年。宋代自寿词注重对生命历程的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体认,呈现出浓重的悲伤色彩,表现在死亡焦虑、功业苦闷和幻灭之悲等方面。宋代自寿词对寿词祝颂本意的反叛和背离,使其成为抒写词人内心隐忧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28.
在苏轼人生的后二十年,贬谪流寓成为其主要的生存状态和特殊境遇。在此过程中,苏轼既有与自古贬谪流寓士人或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的一致之处,又有比很多失意文人更加清醒和彻底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转变,这最突出且最集中地体现在苏轼对文化的高度自觉和积极作为上,堪称最高典范。他所自言“平生功业”在黄州、惠州、儋州,不只是一般研究者认为系其自嘲自慰的牢骚之语或故作旷达的自我标榜,而是在几个贬谪时期,实实在在取得了文化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并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29.
陶诗以其冲淡平和、旷远悠洁的"静穆"风格名于世,但其背后的内驱力却是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痛苦短促深感无所寄托的焦灼。这种思想上难以化解的焦灼感具体表现在:功业无成的焦灼,渴望知己而知己难求的孤独、贫与富的惶惑、对声名的淡泊与热衷等等矛盾纠葛的焦灼以及生命有限、时间压迫的焦灼等几方面。诗人经过艰苦熬炼,最终跨越焦灼、苦闷而走向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