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辛亥革命的伟大变革中,作为朝延命官的王正雅顺应历史潮流,及时高举反清大旗,加入到民军抗击清军的洪流之中,并在援助鄂军唐牺支部围攻荆州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获取了他一生中最值得炫耀的资本。接着他以第一任常澧镇守使之名,统治沅水、澧水流域多年,成为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然而,他抵制“二次革命”,拥护袁世凯复辟,暴露了其封建守旧的本质,最后因权力之争而命丧猫儿峪。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专业沿用多年的"一对一"技巧课教学形式正在逐步地发生着变化,呈现出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本文是想从新的教育形势和新的教育需求出发,重新审视传统技巧课教学形式的功能与教育需求的关系,窥探它在现代教育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以促进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南唐三个统治者的人品气度及其对政治的影响,客观地评析了先主李昇的建国之功;中主李璟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在强大的北周军事威胁下的衰颓;后主李煜的儒雅风流及亡国之痛.文章认为南唐三主的人品都不失为仁厚有为之君,因而在其统治的39年里,有"隐然大邦"之誉也非溢美,只是历史的发展,决不允许分裂局面的长期存在,南唐割据也如晓梦般地结束,是历史的必然,而非三主的无能.  相似文献   
14.
义利关系问题是儒家伦理的基本问题 ,特别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来 ,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 ,其一直居于中国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主导位置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积极而又复杂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得失给以较深入地分析 ,对于全面正确地看待儒家义利观 ,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新时期的义利观建设有显著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荫桓述评     
本文述评了晚清著名外交家张荫桓的一生功过,对其流放新疆的死日进行辨证。  相似文献   
16.
试论道德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道德行为发端于对道德情境的认知,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判断,并权衡利弊得失,作出道德抉择,产生道德行为意向并付之于实践,内部道德动机转化为外部的道德行为.个体的道德敏感性、价值取向、认知能力、移情能力、意志水平、角色意识、实践经验等因素影响其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7.
《皇越春秋》是越南汉文小说中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它演述了陈、胡、黎三朝波谲云诡的社会图景 ,文化意蕴颇为丰厚 ,个中孕含着越南人的正统观、修德观、忠义观、重贤观等文化观念 ,从中可以管窥中国传统文化对越南文化的深远影响 ,也可以透视出与汉文化有别的弱小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心理。从人物塑造、战争描写、虚实处理等艺术角度观照之 ,可以明显看出它对《三国演义》的学习、借鉴与模仿痕迹。其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不仅可以使我们领略当时越南汉文小说受中国小说的影响程度及所达到的艺术水准 ,也可为中国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统治者对赋创作的引导,南朝赋创作题材狭隘,思想境界不高、多缺乏社会现实意义,但题材上有新的开拓,有些题材的开掘比前为深,山水赋、田园赋和反映社会变革及重大政治事件的作品,抒发作家个人情怀的作品都产生了成熟的具有代表性的佳作。南朝赋也与其抒情化、诗化的趋向相一致,在语言艺术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朝赋数量少,但南朝作家入北,南方的创作技巧和语言艺术上积累的经验与北方刚毅之气及作家之思乡情绪结合起来,便产生了一些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的作品。从赋的总体发展趋向来说,整个南北朝时代,是一个逐渐抒情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诗化的过程,从艺术表现方面说,南北朝也是赋在形式上进一步美化的过程。南北朝赋在开拓和深掘题材、挖掘汉语艺术表现功能方面,在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重新寻找自己的发展目标方面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六朝的诸种文体之中,启文的骈化较晚,到刘宋时期才出现骈体之作。这一时期,启文也开始产生新变,出现了谢物小启。尤其到了梁代,谢物小启呈雨后春笋之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用兼表奏的启文,并成为六朝后期四六化色彩很强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20.
套语理论为西方文学理论学者在研究荷马史诗时所建立,美籍华人学者王靖献将该理论运用于《诗经》研究,在《诗经》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但套语理论毕竟产生于西方,将其运用于《诗经》研究虽有裨益,问题和不足也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