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李肇星 《领导文萃》2009,(15):79-80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文字的得失既牵动人心,又涉及民利。中央领导要求不说过头话,可耳听八方,过头话还是有。过头话有形象价值。但因无法变为有益的行动,负面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02.
魏晋时期,颂文逐渐摆脱赋、颂之间的模糊界限而走向独立,不仅呈现出骈化的倾向,篇幅也有明显增长的趋势。至南朝时期,颂文则进一步骈化,绝大多数颂文的序和正文都是成熟的骈体。六朝的骈体颂文片面追求文辞之美及对序文的过分强调,都影响了它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3.
斯蒂芬斯曾经说过:每场悲剧都会在平凡的人中造就出英雄来。那么这种神奇的力量即是心态使然。  相似文献   
104.
童大焕 《21世纪》2010,(10):12-12
李荣融离任,是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现有的官员里,很少像李荣融那样难以评价,其在国资委主任任上的七年,是60年来国资流失最少、国企业绩最好、公司治理最有效的七年,央企资产总额和盈利能力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起持续上升。然而,这七年,也是国企备受指责、民企空间也被压缩至最不堪之境地之七年。  相似文献   
105.
文章对近代小说特色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近代小说地位提升的成因及得失。  相似文献   
106.
柳杨 《理论界》2009,(4):13-15
我国当代农地制度的改革经历了三个高潮,即土地改革、农业合作社及土地联产责任制。反思我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曾带来了农业生产的繁荣,也导致过对农业生产的极大破坏。鉴于此,积极推进符合国情的农地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更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7.
晚清至民初,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除了传教之外,还开展了各种文化交流与传播活动,泽介活动便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就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的深刻程度而言,应首推李提摩太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作为最早的一部被译介到中国的西方近代历史著作,十分有必要从译介学的角度对其所采用的文化策略与翻译手法的得与失进行探讨和分析,并进而梳理和揭示出它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以及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和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8.
专栏推荐     
《经理人》2010,(5):129-129
1.郎咸平 推荐文章:郎咸平的爱情经济学 2.冯仑、任志强、胡葆森等 推荐文章:任志强、冯仑等谈房地产功过是非 http://www.sino—manager.com/201032_11666.htm1  相似文献   
109.
胡广强 《科学咨询》2009,(15):23-23
1905年,在中国废除了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科举制度.这一文官考试选拔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自身的弊端日益显现,并成为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进步的滞碍,在一些仁人志士的疾呼下,被迅速废除了.但是这一制度的骤废,虽然对中国的教育制度的革新及其它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也由于其仓促的废除而无对应的替代制度,导致社会动荡,政局更加腐败、混乱,并最终使得清政府顷刻间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10.
李渔,一位四百年前才名震世的知识分子,在学术界已有汗牛充栋的研讨文章。有把他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也有把他贬为人格卑下的“无行文人”的,可谓集毁誉于一身。但是,如果能跳出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世俗的知人论世的价值尺度,以21世纪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价值观去评析李渔一生的功过是非,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更真实、更丰满、更立体的李渔将展示在人们面前——那就是一个具有文人行状、文人秉性、文人风范、文人良知和文人操守的天才的李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