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演化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接纳 ,经过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外象到内质的发展历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人对中国社会和外部世界的认识 ,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史论结合的角度 ,探讨了近代中国学习和接纳西方文化的历程及其得失。  相似文献   
82.
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即:一生“三落三起”、“问心无愧”;一生功过“四六开”或“对半开”;“永远不要过分突出我个人”;“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由此可见,邓小平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个无产阶级政治家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质。  相似文献   
83.
本文就同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导下,中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教版《语文》(基础版)与人教版《语文》(基础版)编写的得失、利弊、优劣的比较、探析,指瑜点瑕,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旨在扬长避短,同中存异,花开并蒂,双葩争艳。  相似文献   
84.
中国古代文人社团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自1910年李元庚第一篇研究中国古代文社的文章的发表,到2006年止,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社的研究走过了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在回顾、总结、历史评价主要成果得失的同时,此项研究存在深层隐患:现行的文学史著作未能把文学家和文学现象纳入社团文学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的思维误区;历史学家研究社团形成割裂社团历史和社团文学之间关系的形上研究方法;对于那些至今不易下结论或难以纳入某种逻辑结构中的文人社团和社团成员的文本创作未能在研究思路上有所突破。同时,今后社团研究具有四大走向。  相似文献   
85.
颜翔林 《云梦学刊》2006,27(2):159-160
衡量一位历史人物,不仅着眼于他遗留给当时和后世的功过是非,而且考察他遗留给后世多少值得思考的话题。严复作为近代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经历也许比不上某些处于历史巨变的风口浪尖的英雄或枭雄,然而他处于多变年代的特殊个人经历以及独特的思想轨迹,留给我们诸多迄今也无法穷尽的话题。皮厚锋的《严复大传》(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洋洋大观,一方面以其客观求实的史家眼光,凭借十余年艰辛的资料收求和实证主义的材料考证,以还原准则的分析推理,探究严复丰富的生平经历;另一方面以哲学阐释学的视界对传主的思想结构展开广泛…  相似文献   
86.
“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晚年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大实验,是探求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努力走入歧途的结果,其后果是人所共知的。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郑重对待“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从中吸取借鉴和科学总结的结果。正是深刻的历史反省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清醒,更加深刻。由此“文化大革命”提供的经验教训也就变成了我们的宝贵财富,使“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实现了由“过”到“功”的历史转换,在当代中国成功地演绎了“祸兮福所倚”的生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7.
毛泽东熟读两汉史,关注并评论汉代帝王,不仅为现当代秦汉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我们读懂毛泽东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与史家评论汉代帝王相比,毛泽东更注重论说两汉帝王为政之得失,注意以史为鉴,并用以指导现实政治。毛泽东对刘邦、刘彻、王莽、刘秀的评价,更多的是从政治家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成败得失。从毛泽东评说历史人物的角度,我们可以了解其史学观念和文化性格,以及他在时代条件不同的情况下有所变化的历史视角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8.
王阳明《南赣乡约》一文设计了乡约这个基层自治组织形式.王阳明以他对基层社会的深刻了解,对乡村社会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人规定了不同的礼法责任,对乡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弊病进行了针对性的诊治,并将主要责任落实到约长等士绅阶层身上,使这些社会弊病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同时,王阳明还设计了一个合理而简单易行的基层社会自治程序,这是王阳明《南赣乡约》的价值所在.但是,《南赣乡约》也有一个重大的失误,就是极大地挤压了普通民众的自由空间,为恶势力的扩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同样不利于乡村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89.
得失之间     
朋友家里悬挂着一副楹联:得失失得,何必患得患失;舍得得舍,不妨不舍不得。每次我都要驻足细品,虽次次都有不同感受,却从未有清晰的了悟。直到有一天,我问他:我很喜欢这幅字,能不能送给我研究一下?他当然不答应,而是讲了字画的来历以及对他有多重要等等。其实,我并非真要夺人所爱,只想探探他“舍不舍得”而已。  相似文献   
90.
《权经》为五代冯道著,专门研究关于领导者权力的得失和运作全过程。本文从领导权力的现实要求出发,从权力的获得、权力的使用和持守、权力的丧失三个方面,归类诠释了原著的主要内容。对不适应当代价值观念和领导活动要求的观点,进行了评断,以期古为今用,对做好领导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