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依据2007级~2011级浙江省部分高校新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数据,对他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连续五年的动态变化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1级高校新生体质总体状况好于往年,但部分指标波动较大。通过掌握近五年高校生源体质健康动态状况,对加强青少年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衔接,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更有效地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根本目标有重要意义,为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掌握浙江省高校生源的体质状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基于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1998、2000和2002年三期数据,在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下,剖析了中国高龄老人年龄、性别、城乡居住地、民族、社会经济地位、婚姻和居住安排等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城乡、民族和居住安排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不考虑死亡老人临终前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的传统方法高估了年龄、性别、民族和居住安排因素对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3.
文化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学前辈们多次论述了文化的可译性,提出翻译可以做到等值,否认文化的翻译存在限度,站在可译性一极.做为译学后进的本文作者认为翻译存在可译性限度.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很大程度地制约着翻译的等效性.重点研究和讨论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这一问题,从问候语和称谓语等八个方面阐述了文化的可译性限度,说明文化的可译性限度是翻译实践中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同时又认为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84.
大多数感知风险领域的文献仅从静态角度考察不同情境中人们的感知风险,极少研究感知风险的动态变化情况.本文基于问题奶粉事件,剖析了该风险事件中公众的感知风险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并以家里有无小孩或婴儿、有无认识或熟悉的人因问题奶粉受到影响这两个变量来细分人群,对比了不同细分人群的感知风险差异及其持久性变化情况,揭示了感知风险变化对公众应对行为和消费行为变化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5.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静 《领导之友》2010,(3):26-27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将"时代化"与"中国化"、"大众化"相并列,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马克  相似文献   
86.
组织惯例是构成组织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其变化性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管理领域的研究焦点。聚焦于分析组织惯例形成和变化的微观过程,组织记忆构成了惯例的明示例证,而惯例的表述行为体现在组织对于重复性任务的执行,从个体和组织层面同时研究惯例的变化,既需要研究个体关于惯例的陈述性知识的变化,也需要获知组织解释图式的形成和发展。根据组织学习的经典模型,组织筛选优秀个体并进行知识编码以及个体对于组织已编码知识的学习分别表示惯例认知被精炼和社会化的过程。组织惯例明示例证变化的内在推动力是组织学习的持续进行,模拟组织知识精炼和个体社会化过程同时作用下的组织惯例变化情况。 通过计算实验的方法,构建Multi-Agent仿真模型,研究多主体参与下组织惯例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变化。用一个有先后执行次序的行动序列表示组织惯例,异质性个体对于子任务的执行顺序有差异化的认知,个体对于已编码知识的学习是陈述性知识趋同的过程,放缓个体对于组织知识的学习速度,可以给组织保留更多的变异,有利于组织的探索式学习。 用个体和组织主观认为的最优任务执行顺序与环境要求的最优任务执行顺序的匹配度反映组织知识水平,任务序列匹配度的改变用来表征组织惯例的变化情况。不同的组织学习模式下,个体陈述性知识和组织解释图式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组织惯例的优化速度和优化程度也会表现出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当现有组织惯例与环境不匹配时,个体向组织的编码学习速度过快(利用式学习),无益于与组织惯例相关的组织解释图式和个体的陈述性知识的发展;降低个体向组织的编码学习速度(探索式学习),有助于保留惯例的有利变异。提高组织向个体编码学习的速度,有利于组织惯例的改进。当组织采用“先探索、后利用”的组织学习策略时,组织知识水平和个体平均知识水平增长幅度最大,组织惯例的优化最为明显。组织人员流动可以帮助组织获取对惯例进化有利的变异,此时应该加快组织编码学习的速度。频繁的人员流动会影响群体中与组织惯例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的发展,此时组织应强化利用式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87.
通过分析2018—2020年武夷山市2个试验点茶园小气候和不同采摘期肉桂鲜叶品质数据,结果表明,连续3年春茶生长期间气温高,降水量少,导致春茶生育进度均较历年同期快,石源垄茶园水、热组合更有利于优质肉桂茶叶生长;春茶肉桂鲜叶品质不同采摘期、茶园、年份呈现明显不同变化;从综合影响春茶肉桂鲜叶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来看,除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由热量因子主导而光因子影响不明显外,其他品质指标均由不同时段热量、水分、光因子不同组合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