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7篇
人才学   38篇
丛书文集   757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470篇
社会学   109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燕行录是研究前近代中韩关系的重要史料,其中18世纪朝鲜文人洪大容所著《乾净笔谭》的价值尤为贵重。洪大容于1765年随朝鲜使节团来到北京,与数名中国文人进行笔谈,回国后将这一经历写成《乾净衕会友录》,两年之后改编为《乾净笔谭》,主要内容均为笔谈记录。前后两个版本之间进行的删改修订,反映出当时两国文人在不同的大环境下有着政治、学术、女性观等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2.
北宋书家对颜真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一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强调颜真卿的人品,进而延伸到他的书法作品;另一种对其书法的评价带有浓厚的道禅意味。前者以欧阳修、朱长文为代表,后者以北宋中后期的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文章指出,两种差异性的话语显示出北宋书坛儒家和道释两种评价标准的冲突与融合之处。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庆历变法失败后,北宋文人由推行经世致用的儒家精神到摇摆于儒家与道释之间的心路转向所致。  相似文献   
33.
"文人"是一个发展性概念,其远源是"士"。在西周到春秋初叶,"文人"指有文德的人。春秋战国之际,"文士"崛起。到东汉时,"文人"等同"文士",指那些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代表社会道义的知识阶层的成员。  相似文献   
34.
何跞 《社科纵横》2014,(8):131-134
元代文人心态整体上有重利的倾向,而且伴随着人欲的张扬。这主要是基于自身存在和功利的考虑,以及欲望的增强和表现直接。利欲的张扬使文学创作整体上有走向直白的趋势。文人们从被拔高的境界雅尚回归到基本的人情利欲,有求真尚实和不矫揉作伪的因素,其内在的实质还是人情的显扬。而在这种心态笼罩下,元代文人多走向纵欲或者佛道思想,以求得宣泄或者中和,这也影响到元代文学的整体创作。  相似文献   
35.
诞生于北宋时期的《百家姓》,首句为“赵钱孙李”——当时人数不多的钱姓为何排在了第二位呢?数百年来,众说纷纭:认为编撰《百家姓》的儒生姓钱者有之;认为皇后姓钱者有之;认为《百家姓》成书于钱塘江畔者有之……其实,这些都是不实之传,钱姓排在《百家姓》第二位的真正原因,是源于北宋王朝铭记开明君主钱缪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6.
怪诗拾趣     
江陵区扬州,三千二百丽,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舞文弄墨是文人墨客的共同雅好。其实,文人们在遣词造句之间,也给世人留下了足可开颜的"文趣"。闲来翻书,发现有很多文人创作的"怪诗",读来颇  相似文献   
37.
相对于唐代贬谪文学研究的成熟度,宋代贬谪文学的研究还有待于更加的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宋代贬谪文学形态进行总的描述和研究;二是从个体作家的角度进行研究;三是作家群体研究,主要着眼于一个历史阶段或一个地区内以及有师友亲戚关系的贬谪诗人群体的研究;四是以贬谪地域为中心的研究。宋代作为贬谪文学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具备相当大的研究潜力和空间,需要研究者转化视角,运用复合型的研究方式来作出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3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26-132
弘农杨氏是我国中古时期最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汉唐间因固守本望而受时人称许。但在唐末五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士人多离乡里,弘农杨氏子孙也为了生存四处播迁,定居他乡。北宋时期,杨氏后裔的播迁分布范围非常分散且南移趋势明显。入仕途径整体上以恩荫居多、科举次之,但具体到不同地区的家庭又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入仕北宋的杨氏后裔虽失去昔日的世袭特权,但入仕途径仍以恩荫为主,同时传承习儒传经的优良家风,在科举方面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使家族能够顺应时代变化,维持家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9.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春雨一直都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韩愈笔下的春雨绵润如酥,杜甫眼中的春雨润物无声,我心目中的春雨,则变化莫测……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春雨的脚步,有时候悄无声息。一个清晨,微明的天空中缓缓垂下一根根晶亮的银线,这是人春以来的第一场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