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潘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4):59-63
中国在历史上是个缺少宗教情感的国家,文化结构中缺乏彼岸世界的纬度,现代启蒙并未弥补这一缺失,在当代这个问题也被搁置.而北村皈依基督后的作品具有浓重的宗教特色,作品传递的此岸-彼岸二元对立理念恰好为中国文学提供结构性文化资源.同时,与中国既有文学相比,北村的小说存在异质性因素,它对人性和现世的关注亦有欠缺.北村作品尴尬的处境即由这两方面的局限所致. 相似文献
12.
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树东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85-91
在相对主义盛行的当代中国,北村从一个先锋作家到皈依基督并展开宗教语境中的叙事,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事例。北村小说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而北村小说所展示的文化心理更是耐人寻味。他对实用理性、审美现代性的质疑,直接切中当代中国的精神命脉,而他对超越精神的张扬更是意义重大。本文在深入地分析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北村小说转变的内在根由,及其意义与局限,并由此反思当前中国文学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林语堂和北村分别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较有代表性的基督徒作家,受不同处境的影响,他们走过了不同的皈依之路,以各不相同的心态面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理解.通过他们可以透视整个时代作家的精神历程.而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留下的不同轨迹,则为反思当前的神学研究和推测将来的神学动向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6.
马玉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0-114
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渴望尘世幸福而不得的忧郁的诗,北村的《活着》则是一首追求尘世幸福而可得的平安的诗。对比这两首诗歌描画的幸福图景,幸福的起点是明天与今天、幻想与耕耘;幸福的表达是怯懦与勇敢、矛盾与和谐;幸福的属性是自爱与爱他、活着与死去;幸福的结局是破碎与坚实、忧郁与平安。对于接近幸福的路径,海子走的是一条哲学的路径;北村走的则是宗教这一路径,两种路径导致了对幸福而歌的忧伤与平安、幻灭与坚实。 相似文献
17.
南京是我的故乡.这为不少朋友所知晓。而准确地说.隶属南京的江宁区才是我真正的故乡.却是不少朋友所不知晓的。倘若再细说下去,江宁的湖熟、湖熟的龙都、龙都的西北村才是我的老家所在.那就非故乡人而无法说得明白的了。 相似文献
18.
郝春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90-92
进入 90年代 ,先锋派小说家们的创作陷入困境 ,面对汹涌而起的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世俗性 ,他们无力重现当年的先锋精神。路在何方 ,成为他们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北村中篇小说《伤逝》的解读 ,揭示出北村这位勇于探索的先锋派小说家为中国当代小说开辟的新路 :注重追求探寻现代人的生存价值及意义 ,在仿写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同时颠覆其世俗性。 相似文献
19.
陈佳冀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5-128
北村的新作《公路上的灵魂》中有对信仰问题的相关论述,这些论述与当今时代重大课题有着某些契合点,即重塑科学信仰,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在此基础之上延伸开来,深入指出重塑信仰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并为重塑信仰、实现灵魂救赎提供一种可行的重要理论依据与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