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75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2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526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626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分工理论经历了斯密、马克思等不同时期的发展,已经非常丰富,但依此为基础系统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仍有必要。产业集群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由社会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2.
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区际差异问题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矛盾,地区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区际差异的深层制度成因,为此,在21世纪初对地区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势在必行。调整措施应以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缩小区际差异为指导,有效地将优化地区经济结构与缩小区际差异结合起来,解决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体制障碍,最终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3.
宪法包含对国家权力进行分配和保护人民基本权利两方面的内容。在构成国家的地方机关享有部分立法权(尤其是在私法方面的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情况下,国内立法冲突和司法冲突本身即是由宪法分权体制造成的。从美国和德国的宪法实践看,宪法审查制度是宪法影响冲突法的桥梁。我国应当建立切实可行的宪法审查制度,完善宪法中协调法律冲突的有关条文,充分发挥宪法在协调、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宪法包含对国家权力进行分配和保护人民基本权利两方面的内容。在构成国家的地方机关享有部分立法权(尤其是在私法方面的立法权)和司法权的情况下,国内立法冲突和司法冲突本身即是由宪法分权体制造成的。从美国和德国的宪法实践看,宪法审查制度是宪法影响冲突法的桥梁。我国应当建立切实可行的宪法审查制度,完善宪法中协调法律冲突的有关条文,充分发挥宪法在协调、解决我国区际法律冲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农民增收的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农民增收难归根到底是因为: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农民被排斥在较高端的分工与分配体系之外。事实上,优化分工能产生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带动农民增收;而提升农民人力资本则能带来财富增长效应与财富配给效应。本文以福建泉州市为例,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6.
在农村要素市场发育的互动关系中,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务农劳动力具有替代与挤出效应是学界的一致共识。但作为改造传统农业重要力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其本身所具有的革新农业经营方式,吸引农村劳动力留农或返乡的功能并不被主流文献所重视。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分析农机外包服务对农户务农劳动力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选择农机服务将有效替代务农劳动力,但并不必然诱发劳动力外出务工,甚至具有抑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部门转移的趋势;特别是在村庄层面,机耕服务的改善将显著抑制劳动力外出务工。机理分析发现,农机外包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在农村部门的务工收入;统一提供机耕服务的村庄更可能发展非农产业,从而解答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去向之谜”。正是由于社会化服务所具有的改造传统农业并深化其分工的功能,决定了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力并非是单纯地挤出劳动力,反而会拓展农村就业空间。由此强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将成为农村与城市争夺优质劳动力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57.
在历史问题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分别作为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由于黑格尔的综合与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和直观方法脱离实践,在历史问题上均落入了意识形态陷阱,不自觉的作了历史的辩护士。马克思以分工为线索解蔽了历史之谜,把人类发展史的嬗变与作为人类外化劳动的直观展现形式的分工相联系,透过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鄙视的工商业实践这一现实的分工活动,揭示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和矛盾运动,展现了人类主体自身的分裂。马克思以分工为契机敢于直面历史的疮痍与丑恶,并努力在批判中开启人类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58.
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业正在越来越深刻和广泛地融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本文基于1998—2008年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条件下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垂直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且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程度大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制造业应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以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9.
从区际联系视角考察,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产业定位,必须注重城市资源禀赋的区际意义,历史形成的产业基础及其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以及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所赋予的城市未来的职能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60.
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创新特性决定了其创新组织模式的网络化。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是在完善的国内分工网络基础上实现国际化发展,国内分工网络与国际分工网络融合互动,获取了全球资源和市场。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现有体制下大中型设备企业主导的分工网络结构性强及各地方政府产业结构升级压力所诱发的潮涌现象和资源分散,导致国内区域分工网络间处于竞争分立状态,制约了国内分工网络发展。由此,跨国设备企业主导的国际分工网络的延伸,在带来技术溢出和带动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挤出和市场窃取效应,促使中国国内分工网络与国际分工网络处于竞争分立势态。为此,需要以体制和政府政策模式改革为突破点,推动国内分工网络发展,进而在国内分工网络国际化发展中推动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