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2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31.
王勃是初唐文坛上杰出的诗人,考察他与其他文人的交往情况.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王勃的诗文作品,而且可以了解当时文人心态以及社会风气.通过挖掘相关文献,发现他的交游范围不仅局限于"初唐四杰",而是和其他著名诗人如宋之间、员半千等也有较为密切的交往.  相似文献   
232.
233.
浙派印学鼻祖丁敬,与浙派著名诗人厉鹗并称"丁、厉",且彼此旨趣相投、私交笃厚.二人中年时又缔结为儿女亲家,自此情谊更加非同一般.本文即从丁、厉二人的日常交游入手,以资料陈列、事迹考证等方法,对二人的交往作了较为客观的梳理和再现;同时也从文人交游这个角度对康乾时期的杭州文坛、浙派文化作了一定的考察与总结.  相似文献   
234.
金圣叹与明代显宦王鏊后裔的关系 ,是以交游为中心的金圣叹史实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今将苏州《王氏家谱》与圣叹有关著述对读 ,发现子文、斫山、公晋、道树、勤中、轮中分别为王鏊五世、六世孙。他们凡在明代已为诸生 ,鼎革后皆隐居不事新朝 ,甚有捐躯报明的烈士 ;即便入清后为诸生者 ,亦有隐逸倾向 ,而无仕途之求。诸王多有财兼有才 ,家道中落之后仍好客不衰 ,承继了祖上的豪侈之气和爱才之风 ,大多深浅不同地参与了金氏评说“众经”的文学活动 ,为才子金圣叹所敬重。借助家谱探讨其社会关系 ,不失为金圣叹史实研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35.
以往学者考察王安石的学术渊源,大体有"个体师承说"和"群体传授说"两种结论.从方法论上讲,依赖"人物交游考"和思想"互证"式的研究来求得以上两种结论,都有其局限性.而调换研究的思维角度,走近"王学"生成的社会知识背景,当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236.
朱元璋主要是依靠淮西武人和浙东文人平定天下 ,建立明王朝的。而浙东文人中尤以婺州文人和处州文人居多。刘基是处州文人中的杰出代表 ,他与婺州文人中的宋濂、王、苏伯衡、张孟兼等有着密切的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本文试图将刘基与婺州文人的关系作一叙述 ,以期人们对刘基的交游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37.
清道光年间,以唐鉴为核心,从其问学的倭仁、曾国藩、吴廷栋、何桂珍、吕贤基、窦等在京理学士人形成了一个交游群。这一维持数年的交游群体培养了一批理学骨干中坚,开启了晚清程朱理学的两种治学路向。晚清程朱理学的复兴可以说肇始于此。  相似文献   
238.
王夫之的交游情况,《南窗漫记》、《王夫之年谱》、《船山师友记》等著述中多有所载。王夫之的师友以湖南学人为主,其次则是湖北学人。通过梳理王夫之与湖北十多位学人的交游情况,诸如与熊渭公、王源曾、奚鼎铉、张同敞、李占解等学人的交往,可以洞悉其以考试为交游契机,与志向、性情相类者交往及以学问相交游的交友特点。  相似文献   
239.
诗人交游考是研究诗人生平与创作的重要方面,不同诗人间的关系往往随着个人的人生选择、道路和地位身份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探究诗人的交游关系可以为梳理文学史线索、评判诗人的历史地位等提供重要依据.作为唐代诗坛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与高适的交游是盛唐诗坛的美谈,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之一.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多在三人同游的时间、地点及交游过程中三人的感情深厚与否等方面,其中李白与高适的交往更因二人在永王之乱中人生选择的不同所导致的身份对立以及相关诗作的缺失而备受争议.学术界多认为,高适在永王之乱后没有对李白伸出援手是出于自身政治前途的考虑.然而,考查二人的交往过程以及永王之乱后李白的实际处境,可以看出,高适的处理方式是建立在对时势的准确评估之上的,乃是“不救之救”;相关诗作的缺失,亦不能排除流传过程中散佚的可能性,二人的关系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240.
唐代文人的交游活动目的主要是为结识某一个人,而进行针对性比较强的干谒、行卷,以及为扩大人际关系、结识名人、提高名声而参与的各种唱和、宴会活动等.这些交游活动在中晚唐尤其盛行,并对他们的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集中体现在丰富诗歌内容、改变创作风格、推动文学群体或文学流派形成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