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99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中国民族》2010,(8):1-1
“木卡姆”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被称为“维吾尔歌舞之母”,广泛流传于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聚居区。作为产生于绿洲民族中的一种音乐现象,新疆木卡姆结构庞大,流传时间长,形态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相似文献   
442.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然其中所载山东布政使、按察使两司官员的族籍有漏误,根据《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及各地方史志等基本史料对其误漏处进行勘补,当有裨于相关地方史研究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443.
闵和顺 《云梦学刊》2008,29(4):47-49
或字的出现与周初分封诸侯关系密切.从西周至秦统一的战争冲突,导致或字符号发生从从弋到从戈、从无外包围到有外包围的重大变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形成,或字的地域含义扩大到代表整个古代中国.定型后的國字符号密码,形象地展示出中华民族的性格特点:爱国与爱好和平;封闭、保守……  相似文献   
444.
对隋唐政治、经济诸制度的参照后,日本建立了律令制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服饰改革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史料探索律令制体系下日本天皇的服饰。从形制上分析了与中国“衮冕十二章”的异同,然后从政治、民俗角度分析中日两国冕服制度的差异和原因,最后介绍日本学术界的观点,阐述日本衣服令的实质。  相似文献   
445.
本文认为:诸侯对周天子自称“天子之吏”,表达的是“我是您的保卫者”之意;诸侯间自称“天子之老”,表达的是“我们是天子的办事员”之意;人们称诸侯曰“君”,表达的是“您是天子最尊贵的臣子”之意。秦汉以后,君用于对一般人的称呼,表达的是对人的尊敬之意;子有尊贵之义,称他人曰“子”或“某子”“某某子”,是认为他是一个尊贵的人;国君的嗣子称为“世子”或“太子”,谓此子最为尊贵;世子太子继位为君王,若尚未除丧,自称“予小子”,是相对其尊贵的父亲的自谦之称,表达的是我虽尊贵,但还不如父亲尊贵之意;国君称诸侯曰“小子”表达的也是对诸侯的尊敬之意。  相似文献   
446.
韩敬山 《中国藏学》2023,(3):190-203+220
江西兴国人氏的欧阳无畏,在大陆39年,在台湾39年。1932年夏,欧阳无畏自冯庸大学毕业后,自北平入青海西宁,旋即成为“入藏巡礼团”成员。1934年秋,在西藏哲蚌寺出家为喇嘛,屡次代表学院参加三大寺辩经,成为拉萨著名的辩经僧。欧阳无畏前后在拉萨十载光阴,更参研密宗至理,诣臻极境,终获得格西拉让巴最高学位。1952年自印度噶伦堡辗转抵台北后,专心从事藏学教育和藏学研究,写下大量著作,成为台湾藏学的先驱,被誉为“台湾藏学之父”。欧阳无畏一生所呈现的传奇生涯和多重身份,使其成为1930年代以来汉藏政治、文化、宗教的时代见证与珍贵缩影。这份欧阳无畏的涉藏经历及藏学研究年表对其一生的重要史迹和学术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考订。  相似文献   
447.
杜勇 《中州学刊》2023,(2):130-140+2
在传统认知上,幽王失国,平王东迁,是前后两年相继发生的事情。近年清华简《系年》问世后,人们始知平王东迁经历了多种力量的角逐和漫长的历史岁月,形成两周之际重大的历史变局。依清华简《系年》所示,幽王死后,携王立二十一年,复经无王九年,平王被正式迎立,三年后东迁洛邑,此时已到了平王三十四年(公元前737年)。这一时间节点,粗看起来似已超出助力东迁事宜的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在位年代的下限,然据新出清华简《系年》、古本《竹书纪年》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晋、郑、秦三君年代详加考察,发现均有舛误,实际上他们都是在平王三十四年东迁之后辞世的。在这个乱云飞渡的历史过程中,东周国家虽遭内乱外患的严重打击,但文明未曾中断,重启了接续发展的新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