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6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99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教导人脱离现实生活,进而求得彻底解脱。为了达到此目的,佛教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度阐释教义,从而使宗教信仰和哲学思索密切结合在一起。文章从早期佛教基本理论中的“四谛说”和‘“十二因缘说”入手,就佛教的人生现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2.
大一统是《公羊传》最重要的政治思想。文王之正是大一统的内核,包含三层含义,对《公羊》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是其现实批判的根据。大一统有文王之正的理想性一面,也有尊王的现实性一面。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现实,《公羊传》的大一统以实与文不与,实际肯定诸侯的专杀、专讨、专封,将大一统的希望寄托在齐桓公之类的人物身上,带有否定分封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中国古代音乐与天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十二律"与十二个月份和"十二支"恰恰又是密不可分的.十二支起源于古代恒星的符号,十二律就与恒星联系在了一起,天人合一,天籁之声与天宇同构。  相似文献   
75.
历来学者对“九合诸侯”中“九”的词义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实数”说、“虚数”说、“聚合”说、“第九次”说,亦有认为表“虚数”和“聚合”兼可等。文章利用古文字形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九”在古代有“聚合”义,并通过对“九合诸侯”的“异文”等材料的辨析,认为其中的“九”是“聚合”义。  相似文献   
76.
释契嵩是北宋时期佛教界的代表人物,其著书辅教及上书朝廷活动,对中国佛教的伦理化进程有重要影响。郭尚武所编《契嵩年表》,对契嵩的有关活动作了细致勾勒,为国内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本文主要针对其失实与疏漏之处,略作考补。  相似文献   
77.
在中医理论中,不仅四季的变换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有一套相应的养生理论,一天24小时也是如此。由于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  相似文献   
78.
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年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还珠楼主(1902-1961),本名李寿民,中国武侠小说大宗师。著有武侠小说36部:《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等11部出世仙侠(剑侠)系列小说,述正邪两派剑仙间善恶之争,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儒、道、释三教哲理于一炉,寓意深远;《云海争奇记》、《兵书峡》等25部入世武侠小说,提倡崇善除恶、孝友义侠,表彰人的价值尊严。还珠武侠对郑证因、朱贞木、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均有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79.
本文依《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的止观要义而作诠释分析。毘钵舍那与奢摩他有共通性与差异性。共通性在于,两者都能因专注于所缘境而得三昧,证身心轻安;差异性则在于对此所缘境的有分别作意与无分别作意。禅者不但要修止,也要修观。修止可以得定,也可以打下修观的基础。慧证来自修观,必须修观方能得慧。但倘若没有修止工夫,那么观力是十分微弱的,无法达到对法(实相)的胜解(印证)。反之,倘若行者不先行于十二分教闻思熏修,系念法义,而只是一味锁定所缘境而修止,那么即使止成就而映现定中影像,依然无法印证实相。初期瑜伽行派的禅观学理,还是十足的定慧综合修行观,从头到尾紧扣佛陀的十二分教,作为修习止观的基础。若配合《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以观,这可区分出四种所缘境事:以契经的蕴、处、缘起等相应教,作为善巧所缘的范畴;当然还可依于对治麤重烦恼的需要而修净行所缘;修止不脱此诸范畴,是为事边际所缘境事,修观亦然;因圆而果满,止观成就的境地,就是所作成办所缘境事。这正是不共世间的出世道净惑所缘境事。这完全符应《杂阿含经》中定慧综合的禅观教学,也是七觉分的完满开展。  相似文献   
80.
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英语译文为基础材料,探讨了在不同情况下所采用的不同翻译处理方法,着重讨论了特色名词的翻译处理、重复词或句式的翻译处理以及其他情况的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