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57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870篇
社会学   15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内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党派团体之间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些社会矛盾的利益关系突出这一特点,找到了调节各阶级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点,综合运用行政、政策、法律等手段,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解决抗日根据地社会矛盾的利益调节机制。抗日根据地社会矛盾的妥善解决,不仅促进了根据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抗战物资所需,而且巩固扩大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基础,为中国共产党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2.
1934年10月27日,《先锋报》刊发第一则长征报道,这则报道比范长江、陈云、斯诺、薄复礼、董健吾和长征亲历者的长征报道都要早。两年的时间里,该报持续刊发了145篇相关报道和9张图片,以多角度、多体裁的形式再现了一幅立体、动态的长征图景。《先锋报》上的长征报道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它打破了国民党政府长期对红军和苏区的新闻封锁,有效地建构了红军的正面形象,同时也广泛宣传了长征精神,较早地概括出长征精神的内涵;宣传"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使红军长征师出有名,并为中共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对外宣传报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3.
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和形式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的政权组织,它是既区别于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又不同于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一种特殊的政权组织,它从政权性质、阶级基础、政权组织形式和政权作用等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54.
抗战时期根据地报纸的整风改版运动是全党整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报纸既为整风务又在整风中得以进步,进步了的党报又推动了全党整风和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战略角度出发,要求党报不仅要担当动员民众的任务,而且要进行民众的组织工作。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不良作风常常阻碍着党的正确政策的执行。这反映在报纸上就是不能够及时地反映根据地的抗日斗争与实际生活、重点不突出、编排不当甚至是新闻失实。这些缺点和不足妨碍了党报作用的发挥。为了纠正主观主义等不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相似文献   
55.
在艰苦卓绝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地方政府、政治保卫局实行了邮政检查制度,对各类邮件、包裹进行了必要的邮政检查。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是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政治、军事情报,为保卫根据地作好必要的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准备;二是为了搜集地方情报,肃清根据地内潜伏的各种反动分子;三是为了加强对白区的政治宣传,扩大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苏维埃根据地的政治影响;四是为了反制敌人的邮政检查。  相似文献   
56.
自晚清以来,各种政治势力为了加强对乡村的社会控制和资源掠夺,纷纷在乡村进行政权建设,将国家权力轨道铺设到乡村.国家权力的下沉没有完全动摇地方绅士的权威,血缘、地缘、礼教、族规在乡村中依然占有突出地位.但是,由于各种政治力量对乡村的渗透方式和治理策略不同,中国乡村政治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地区,还是呈现出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在总体上表现为国家权力加速向乡村渗透,乡村传统权威在国家权力的挤压下,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迹象.本文从晚清、民国和革命根据地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乡村政治文化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57.
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思想演变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分析了从东北易帜到西安事变的历史进程中,张学良思想演变的轨迹。论述了从东北易帜到中原大战期间,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超越了封建割据思想,较好地处理了爱国主义与地方主义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从九一八事变到热河失守期间,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与地方主义思想的碰撞和抵触;进一步探析了从旅欧归来到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思想的重大转变,从"拥蒋剿共抗日"到"逼蒋联共抗日",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8.
黄国成 《老友》2013,(4):9-9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一直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和残酷的经济封锁。苏区军民积极响应闽浙赣省委、省苏政府提出的"一切为了革命战争"的口号,节衣缩食,浴血奋战。然而在这场殊死的战斗中,有少数人却置革命利益于不顾,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浪费、中饱私囊,  相似文献   
59.
1940年后,由于华北各根据地陆续颁布婚姻条例及妇女动员的广泛开展,以女性主动提出为特征的"妻休夫"离婚现象急剧增加。从公私两个领域和传统、革命、性别三个视阈切入,可以窥见这一婚姻变革现象的曲折过程及其与民族战争、政治变革、性别解放等相互纠缠的复杂关系。"妻休夫"现象所呈现的婚姻自由诉求、抗战需要与乡村习俗、家庭与社会稳定需求间的颉颃,使各地中共政权在实际操作中陆续调整女性婚姻政策,从支持"妻休夫"重新转变为以维护稳定为主的婚姻政策,以适应情与法冲突下乡村社会实态和军心稳定需要。通过跳出传统的"压迫-解放"框架,将各根据地乡村女性的存在、婚姻、情感的多重考察与乡村传统、民族战争、革命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能够客观阐释战时华北各根据地女性婚姻变革及妇女解放的实态及意义。  相似文献   
60.
民国时期华北农村由于受社会文化因素、生存环境以及教育和认知水平的制约,迷信观念严重,迷信风俗盛行,迷信组织众多。这些迷信风俗尽管主要是对传统迷信风俗的遗存与继续,但在近代科学文明的冲击下,它在地域、人员、内容及功能与危害上仍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