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5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4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南岭走廊由费孝通先生从民族学角度提出,是积淀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贫困程度深、集中连片,但学术界对其有关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位于南岭走廊都庞岭的勾蓝瑶寨为例,采用民族学的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对勾蓝瑶寨社区主导型旅游扶贫模式进行研究,分析该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2.
刘方平 《南亚研究》2020,(1):125-147,152
巴基斯坦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国家,中国对巴基斯坦援助涵盖了战略性援助、发展性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等类型,援助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设施方面.经过实证分析,中国援助带动了巴基斯坦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额以及中国对巴基斯坦直接投资的增长,给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带来了切实的帮助,但这也容易让巴基斯坦形成对中国的“援助依赖”.巴基斯坦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和国际局势变化会影响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效果.共建“一带一路”之际,中国需适时调整对巴基斯坦的援助策略,努力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共享合作发展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3.
王铭铭教授,男,1962年3月出生于福建泉州.1981年9月~1987年6月,先后作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就读于厦门大学人类学系.1987年10月~1993年1月,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系,为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4.
2014年5月24日至25日,第七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民族学院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民族志方法论质疑及其跨学科应用、民族走廊与民族关系问题、人口流动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族群流动与民族历史、西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探讨六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体现了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者对现实问题研究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55.
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陵民族走廊是沿武陵山脉和沅水等5条水系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民族迁徙流动的地理通道和文化通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武陵郡和今天的武陵地区。它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武陵民族走廊主要由沅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等几条通道构成。  相似文献   
156.
宁玛派自吐蕃时期萌芽,11世纪正式形成,至18世纪以后在德格等康区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宁玛派的发展脉络,以德格地望及西藏政教历史变迁为背景,阐述了宁玛派于18世纪以后,在德格地区赖以传播和发展的缘由,着重分析了宁玛派对构建德格地区和谐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7.
卷首语     
民族学·人类学藏彝走廊历来因其历史、文化和族群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征而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本期藏彝走廊专题继续聚焦这一区域。段渝教授用国内外大量的考古材料,证明了藏彝走廊在沟  相似文献   
158.
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与历史上该流域农牧业转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口的增殖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该流域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的现实 ,反思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才能在开发中更好地把握“量”与“度”,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9.
基于辽宁省回流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构建其就业选择的计量模型,以验证回流农民工就业是否存在"走廊效应"。研究发现:回流农民工就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廊效应,回流前从事高技能工作者(包含销售和办事人员),回流后从事低技能工作的概率降低24.2%,而从事技能型工作的可能性增加26.1%。在城市务工中从事小摊贩或有固定店铺小业主职业者,回流后成为自雇者的概率增加34.3%;家中土地数、培训状况和回流地点对农民工体力劳动类就业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家中土地数、培训状况、回流地点和居住偏好对其技能型职业选择影响显著,居住偏好、培训状况、家中土地数和回流地点则对自雇职业选择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60.
先取西南诸蕃,后图天下——蒙古对藏彝走廊的军事征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3世纪的南下军事扩展中,蒙古统治者提出了"先取西南诸蕃,后图天下"的战略思想,即绕道中原侧翼,进攻金、南宋.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蒙古就不断对藏彝走廊地区用兵,最终以忽必烈穿越藏彝走廊远征大理而达到高峰.通过长达30余年的用兵,蒙古基本实现对藏彝走廊的军事征服,并有力地配合了蒙古对金、南宋的战争以及对卫藏地区的征服与统治.这一军事征服无论是对藏彝走廊本身的历史发展,还是对蒙(元)统一事业的完成以及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